孩子爱上找借口?
暑假期间,孩子的作业成为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近来不少同事常抱怨孩子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总感到孩子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家长稍稍过问一下就说自己辅导班太多、写作业时间少,有的甚至认为反正暑假作业老师也不检查,字体差些没关系。同事一方面为孩子的作业头痛,一方面又为孩子动辄就找借口的坏习惯苦恼。
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上,儿子班主任特地强调练字问题,从今年开始,中招陆续施行电脑阅卷,即便是老师批改的简答、计算题也是匆匆而过。都说“字如人脸”,很多时候,老师在高度集中、高度疲劳的阅卷情况下,一张工整、清晰的试卷自然会让老师心情愉悦,判起试卷来也会“手下留情”;否则,也不能确保老师因不能认真阅读而“误判”,相比之下,字体工整的同学就占了优势。可见,作业的书写要从平时抓起,一旦养成习惯,工整的书写也不会浪费多少时间。
至于孩子爱上找借口,我倒认为看这个借口是怎么个找法,因为找借口也需要动脑筋。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关键在于克制力和自我约束力。顽皮的孩子通常比较聪明,凡事都有个人主见,意志比较坚强,只要家长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人。孩子作业敷衍、字体潦草,说明他的心根本就不在学习上,暑假是孩子放松的阶段,很多孩子常常迷恋网络游戏或动画片,有心的家长不妨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作业认真、字体工整可以适当在娱乐上进行奖励;否则,就狠下心来,剥夺他一定的娱乐权利,做出一定的限制,激发他为了玩而去认真地写作业,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慢慢训练孩子的细心程度,并不断提高其学习效率。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起到发酵作用,良性循环下的孩子就不必家长再催促、唠叨了,免去了口水仗,亲子关系自然而然也就融洽了许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长和老师通常所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有它特有的规律,就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话,前提条件就是想办法用间接手段激发他想学习的意愿,有了这种主动性才能学好。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主体,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无论让他做任何事都应由内而外启发,让他内心产生要做这件事、并一定能做好这件事的欲望。
德国哲学大师尼采用两种动物形象比喻人的精神状态。第一种状态是骆驼:90%的人像沙漠里的骆驼,自己并不想走,是被驼人拽着走,它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用语言表述就是“你应该”。第二种状态时草原上的狮子,狮子在追赶时,没有谁让它追赶羚羊,它自己要吃,它拼命奔跑,它的心理状态是主动的,用语言表述,叫“我想要”。我们更多的家长把孩子视为了沙漠中的骆驼,艰难地爬行,被动地学习。如果家长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力,由内而外地激发他的成长动力,让他进入“狮子”状态,发疯的这种欲望出来了,他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也会把事情做好。
最好的教育是点燃,而不是灌输。孩子偷懒也好,爱找借口也好,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对症下药,再加上用心引导,相信孩子会从骆驼成长为狮子的,嘘,别忘了这种转变的关键是激发,而不是唠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