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接到邀请,要写一个关于名著导读和写作方面的文章,本来尝试着写一篇关于传统名著的,但刚刚落笔就感觉不怎么样,于是停下笔来,没想到这一停就是很多天,时间也在不知不觉逝去,眼看着临近要交稿的日期了。
前几天去参加“天天向上QQ群”年终总结活动,给到场的群友即兴讲了几句话,并负责给取得优异成绩的群友的孩子们颁发奖品和奖状,期间组织者安排的有很多的演出,舞蹈、乐器等,让我感动的是当合唱《爸爸去哪儿》开始的时候,舞台上一群小朋友那么起劲儿地唱着:
“我的家里 有个人很酷
三头六臂 刀枪不入
他的手掌 也有一点粗
牵着我学 会了走路……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谢谢你关顾 我的小怪物
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
钮扣住一个家的幸福
爱着你呀风雨无阻……”
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歌词,居然让我觉得眼睛湿湿的。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之前我没有看过《爸爸去哪儿》,这个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大型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中国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我并不怎么感兴趣,一来据了解该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的舶来品,认为仿制的嫌疑很大的,二来出身卑微的我对“爸妈照(罩)我去战斗”的“星二代”不怎么“感冒”,认为作秀的嫌疑很大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对这首歌的热爱程度,我感觉自己有一点想当然了,才想起来我一直信奉的“菜好胃口才好”这句话还是很真实的。
回来后我仔细研究了这个节目,又上网看了很多“大家”的评论,我对这档名人代际沟通纪实节目将创新视角对准亲子关系,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进行72小时的乡村体验真人秀有了另外的看法。
但是我想说的却不是这个,而是另外两位爸爸的两部作品,法国作家让·路易·傅尼叶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和中国蔡春猪(原名蔡朝晖)的《爸爸爱喜禾》。



和女儿谈起在群活动中的一些情况时,电视上正在播出蔡春猪的专访。1973年出生的他曾做过时尚杂志编辑、时事脱口秀《东方夜谭》策划兼副主持,现从事影视剧编剧。儿子两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后,蔡春猪开设微博“爸爸爱喜禾”,“我只要看到喜禾就很幸福——因为他是我儿子,和自闭症无关”。当蔡春猪把《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博客里的时候,没想到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浏览十万余次,被感动转发及评论数万条。而老蔡被誉为“自闭症之父”,2011年7月出版图书《爸爸爱喜禾》。
女儿说自己知道《爸爸爱喜禾》这本书很热销,而且早在和我在初一时候跟着我去上海的时候就已经买了另外一本书《爸爸我们去哪儿》,那是有两个自闭症孩子的法国作家让·路易·傅尼叶写的,并马上拿给我看。虽然这本书女儿已经买了好几年了,但之前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所以一直也没有仔细看,没想到刚刚翻了几页,我便一下子就被书本中的描写手法所吸引。
“如果婴儿的诞生称得上是奇迹,那么残障婴儿的降临可谓是颠倒的奇迹。”
“有人说,生出一个残障儿,就是遇到一次世界末日,而让·路易·傅尼叶遇到了两次颠倒的奇迹!”
尽管在法国文坛和电视圈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在一身的光环背后,隐藏的却是他多年来避而不谈的两个残障儿。迟至几十年后他决定送给他的孩子这本书,用来表达他的歉意,以及永远没有说出口的爱。然而,傅尼叶却以异于其他残障儿父母的幽默口吻,诉说自己的经历,甚至轻松地开起儿子的玩笑。
和蔡春猪不一样的是,让·路易·傅尼叶七十岁(2008年)时才出版《爸爸,我们去哪儿?》,首度写出身为两个残障儿父亲的心声。他说:“过去不提,不是因为怕丢脸、怕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而是无法面对说了之后难以承受的痛楚。
《爸爸,我们去哪儿?》,傅尼叶的句句文字抚慰了许多读者,不仅仅只是同为残障儿的父母,更告诉大家即使有再痛苦的遭遇,还是能够有勇气地笑着活下去。有评论家说:或许上帝不曾善待傅尼叶的孩子,但这部作品之于傅尼叶,甚至所有的读者,都是我们面对生命困境时最好的礼物。
相较于一些描写生命伤悲的文章,作者极力揪着读者的心在写,《爸爸,我们去哪儿?》却打破了这一惯例。他说不想让读者哭泣,只想带来欢笑,但如此轻盈的叙述,却字字精准地刻划出了他身为一个父亲的痛苦挣扎。傅尼叶选择直率地嘲弄自己的遭遇,正如他所说的:“幽默,是对付痛苦最好的武器!”我们可以不流泪,以另一种方式越过生命的伤痛与困境。
爸爸是孩子心中的山,爸爸必须有爸爸的样子。在得知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他们都是以自强不残的爸爸形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戏剧性的细节场景,小心翼翼地绕开了悲剧的漩涡,展现出来的是笑中带泪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正文分为两部分,“英雄句短·父亲篇”收录了小蔡在得知儿子患自闭症后的感受,特别是他从无法接受现实到勇敢承担的内心转变过程;“一个父亲的猜想·喜禾篇”以关键词的形式模拟儿子喜禾的语言看亲人、看家庭、看世界,角度独特,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折射出特殊家庭的特殊关系。
本书由刘仪伟作序、蔡明题跋,崔永元特别给喜禾写了一封信,周国平感动推荐——“悲痛的极限是哭着笑着,笑对人生最悲惨的苦难,人因此而成了半神。成为半神已经是苦难之子的最高成就了。”
我也在蔡春猪的博客留言里也看到有网友留言:
“何予希的屋:你还有儿子,比我这个生不出儿子的好!呵呵”
总之,三言两语是无法诉说自己的感动的,因为阳光一般的父爱,因为不离不弃面对困境的勇气,他们都在以非常健康的气息通过全新的视角,让正在日趋麻木的我们重新审视世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