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端午
文祥
刚刚学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文,这不,转眼间端午节就来到了。说起端午,便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小时候,在乡下。哪里知道有什么端午节,但从我记事起,只记得每年都有这一天,村里人都放下手中的活,妇女们起得特别早,就开始包粽子。我们这儿买来了粽叶,糯米,为端午做准备,然后就煮咸鸭蛋和鸡蛋,虽然这里的鸭蛋不能和高邮的鸭蛋比,但味道还是可以的。我们就用筷子挑着吃,鸭蛋壳比鸡蛋壳略白,所以挑起来容易。我很挑食,不喜欢吃咸鸭蛋,只觉得太咸,难以下咽。但大人们就不同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人们吃咸鸭蛋时的那种享受的表情了,时不时发出啧啧的声响,让人看了不禁想尝两口。
到了这天,我总喜欢揣两个鸡蛋放兜里,并不大的兜被鸡蛋蹭的鼓鼓的,村里人见到我,跟我说:“xx,你兜里装得鼓鼓的,有啥好东西呀,给我瞧瞧!”一听他说,我赶紧捂住兜,边向有小伙伴的地方跑,边回头说:“不干!”跑的慌不择路,“啊!”一个跟头过去,我摔倒了,一块该死的砖头挡住了我的去路,仔细一看,膝盖蹭破了一点皮,我想大声哭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环顾四周,空无一人,呻吟了几声,一摸兜,糟糕!两个鸡蛋全都“阵亡”了,摔得面目全非。于是,我打定主意,回家再哭还可以多要几个鸡蛋呢?心里想着,口里喊着“哎哟,哎哟”声,往家里蹒跚地走去。
想起鸭蛋,我就想起小时候的捡鸭蛋的趣事。当时四五岁,我家对面有一个小池塘,想过去,还要绕一段路。到河岸是我最向往的,因为对岸有鸭子在栖息,可以捡到它们下的鸭蛋,一饱口福,我姐经常抢我主意,她也捡。

捡鸭蛋一般是在早上捡,姐姐没有捡之前,我每天要睡到自然醒,然后再到池塘对岸溜达两圈,可自从有了姐姐这个竞争对手,我不得不打破睡眠规律。天还是蒙蒙亮,打开门,门“吱呀”一声显得格外刺耳,我撒开“飞毛腿”,奋力地跑,耳边时不时传来几声青蛙的叫声,令我毛骨悚然(因为我的胆子是极小的)。
去捡鸭蛋,鸭子一般在草地多临水的地方下蛋,这可让我犯了难,一是害怕草丛里有蛇,毒牙一咬,我可就一命呜呼了。第二、村里人曾吓唬过我说池塘里有专吃人的妖怪,你一个人到水边,它就会把你拉到水里,然后吃掉你。一想到这些,我就犹豫了,不知该如何。这时姐姐也来了,她挺大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径直往草丛里走,看到姐姐即将到达草丛,“哎,我豁出去了!”我是一个男子汉,一路披荆斩棘到了鸭子的栖息地。

这时的鸭子显然有些惊慌失措,刚才还伸着脖子,挺着胸脯,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对于我的突然来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扇动着那双笨重的双翅,嘶哑的“嘎嘎”的叫音让人不耐烦,像无头的苍蝇似的不知往哪儿逃,极力地使出全劲,可仍不失它贵妇人的姿态的高贵,看见了河,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什么也顾不了,两只翅膀上下摆动幅度很大,让人担心它是否会摔倒,憨态可掬地向池塘里跑去。一下水,仿佛变成皇后一样“嘎嘎”的声音逐渐消失,学起了天鹅,在水中伸长了脖子,挺着胸脯,可它们哪里能和天鹅媲美呢?

鸭子走后,草丛成了我的天下,扒开草丛,专看有没有白的东西,因为那肯定是鸭蛋。运气好了,能捡四五个鸭蛋,有时还能捡到皮儿软,蛋上还有余温的刚下的蛋呢,拿在手里,舒服极了!
好怀念过去的时光呀!难忘的端午就如在昨天,那捡蛋的情景仍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乡亲们挑逗我的话还萦绕在耳边,现在因为上了初中就很少回到乡下了,使我更加想念那人那事,不知我何时才能重温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