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
在同老师交流时,常常会听到老师抱怨:学生如何不听话,不服管,甚至动手体罚了他也不见效。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一个班级里,不听话、不服管的学生多了,课堂自然就会陷入涣散、冷漠和不断处理“意外事故”的泥潭,效率自然就会低下。
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这该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濡染,一种传递。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按时候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我们是否做到了上课不接打手机?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我们是否做到了在教室,在办公室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我们是否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信手涂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勤奋,把每节课都当成生命的一部分,自然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有益的影响,并转化为学生对我们的尊重。这种情况下,学生还会不停我们的话么?
其次,要问问自己,是否在坚持学习,苦练内功?一个教学水平低劣,知识底蕴苍白的老师,最容易被学生鄙视。孔子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者必须以自己努力学习为前提,否则何来教诲别人的资格?我曾看过一位教师的文章,很为他的坚守感动,他写道:为了爱着这份事业,我不甘落伍,从不懈怠,读书——汲取高营养,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根基尽量扎实深厚些;看报——每日必修课,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教育动态,让自己的思维给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剪报——为我所用,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现在手头有《学习与借鉴》、《现实与悲哀》、《他山之石》等自拟专题的专集,都是在读报是随剪随贴,作为资料保存下来的,对于完善自我、提高工作质量大有裨益;汲取——这是除书本资料以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即向现实中的专家直接取经,汲取他们的营养充实自己。这样的老师怎么会不让人信服呢?
第三要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关心学生?对这一点,也许有许多老师说,我怎么不关心他们了?我对他们要求严格着呢,可是,他们就是不买账。真正的关心是老师心中有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要用心去观察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老师的心学生是看得见的:你对学生真心,学生迟早会接受并汇报;你对学生有耐心,学生迟早会被感化;你在学生面前虚心,学生会更加敬重你。反之,你对学生不关心,学生就会疏远你;你对学生不真心,学生会鄙视你。在学校,不乏这样的情景: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教师不问缘由,轰出教室,再也不理不睬,没有了后续的工作;学生在课堂上违纪,教师大发雷霆,直接交给班主任或学校处理,而自己不闻不问,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不过一个科任老师,犯不上处理这些问题……凡此种种,能说是关心学生么?
老师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赤诚之心,学生是懂得理解并珍惜的,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就是老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一言堂”,要学会倾听。要鼓励并接纳学生在学习中的独到见解。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教师不是“一棒子打死”,或者置之不理,而是耐心倾听,认真修正。只要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有了生存的空间,学生在一个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学生的心才会真正被老师所“收复”。所谓“听话”、“服管”就变得轻而易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