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为孩子朗读吧!
这几天,怀着重逢的惊喜我再次急切地读完了《朗读手册》这本书——还没有任何一本阐释教育的书籍能让我如此喜欢!读着那些仿若就是出自我之口的句子,我的心为之跳跃,甚至已经不能找出我自己的语句来表达欣喜——两种相同思想碰撞、相逢的欣喜!原来,阅读——是这样的重要!不仅是我喜欢,你喜欢;不仅是哪一个学校在引导孩子,每一间教室前的教师都在蹒跚而行;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整个世界都在努力推广。
—— —— 题记
《朗读手册》为百万畅销书之一,是一部教育经典。它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里斯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它帮无数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题,例如,如何为孩子选择朗读材料,如何处理迷恋上网和看电视的问题等,让无数孩子成为终身爱书人。
在谈我的收获之前,先与朋友们分享《朗读手册》中的几个小故事:
一、“珍妮弗出生时即患有唐氏综合征,但她的父母并没有放弃,而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给她读故事听。珍妮弗4岁时接受智商测验,智商高达111分。
二、艾琳出生第一天起,她的妈妈就开始给她读书。15个月时,艾琳每天的阅读量达到30本书左右;21个月时,艾琳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24个月时,艾琳已经知道1000个词。
三、罗伯特·艾伦6岁时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后来,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他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纳西马丁大学任教。”
四、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有一套祖传的教育秘诀,就是家庭朗读活动。她小的时候,她的父亲经常给她朗读,她后来也经常给自己的子女、孙子孙女们朗读。我不能说,布什的总统宝座源于他夫人的家庭早期给她的朗读,但有足够的材料证明,给孩子读书是一个融洽亲子师生关系、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我不知道这些数据中是否有不严谨的成分,但是,我宁愿相信,这些令人兴奋的成绩都是阅读给我们的丰厚馈赠。因为阅读的好处,我们大家都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
在本书中,作者分章节向我们介绍了朗读的好处,谈了何时开始朗读的问题,为我们讲述了朗读的要领与禁忌,同时为我们如何在电脑和书籍之间做到平衡提供了指导意见,在第八章还专门讨论了如何解决孩子迷恋电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指导家长和教师如何给孩子朗读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阅读有什么作用吗?
作者在绪论中和我们讨论了阅读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是啊,孩子们在学校做数学题,是先要读懂题意的,这是阅读;长大后参加工作需要继续学习,必须要会主动阅读才能提高工作技能;甚至生活中了解一样产品的用途,看电视的时候看人物对白,哪一样不需要用到阅读?阅读是将要伴随一个人终身的活动!是孩子们必须学会的技能!
由此,我也更深刻地了解了作为教师,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终身的阅读者!让学生学会“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高分,不是为应付毕业而阅读。
那么,由家长和教师给孩子朗读有什么好处呢?除了上文提到的几个小故事作为例子,作者还用简单的理论分析为我们做了精辟的阐述。
“读书给孩子听就像和孩子说话,能够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告诉孩子信息或向孩子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 我们可以在孩子的脑海中把读书与愉悦联系在一起,创造背景知识,建立词汇基础。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同时发生:1.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2.家长和孩子同时从书里学到东西;3.家长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输灌到孩子的耳朵里。这些字传到耳朵之后,会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像“蓄水”一般储存在记忆里。所传输的字多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蓄水池”就会开始溢出“水”来,也就是将听得懂的词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中的词,这些都是从听得懂的词而来的。”
关于最后一点,在我个人体验较深,在我的班级学生身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就我个人而言吧。凡是喜欢读的文章,不由会多读几遍,对那些“眼前一亮”的词句,会不自觉地记忆,出声诵读。当初读的时候并不是为了以后写作能够用上这个目的,但是,当这些喜欢的文字储备为自己的语言,写作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模仿作者的风格,或顺手拈来无意识地用上这些词语。
比较班级学生来看,凡是开朗、活泼、大方,有较多的兴趣爱好,且能够轻松应付平时学习的孩子,都是家庭亲子关系很和谐,父母比较喜欢阅读,在孩子幼年的时候能尽量和孩子共读的。从孩子们的日记中看,当他们对某一个词语或句子很喜欢到时候,也会有意识地用进自己的文章中去,使词汇更丰富,表述更生动。
那么,既然为孩子朗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用什么东西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呢?我们买什么东西来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呢?为孩子朗读要保持到什么时候呢?
美国专家认为,朗读是孩子小学毕业之前都应该保持的一种习惯。听力专家表示,孩子的听力通常比阅读能力强,孩子能听懂并理解那些复杂、有趣的故事,却无法自己看懂故事书。大约在八年级的时候,听力和阅读能力才能达到平衡。在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年,父母越经常地和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发展得越好。事实上,孩子在4—10岁之间接触新的文字,能刺激大脑的成长,其新陈代谢的速度是成人的两倍。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让孩子相对多地拥有自己的书;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架,放在可以最常使用到的地方;给孩子准备个床头灯,和孩子在睡前一起读十五分钟的书。这些最简单最古老的教育手段,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
作者也指导我们如何操作朗读的技巧。以我今天下午为孩子们朗读《小蜜瓜》之《勇士训练营》一章为例吧,我们来谈一谈如何让孩子参与故事,激发孩子们倾听的兴趣,提高我们为孩子朗读的技能。
首先是我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将要朗读的内容,并期望他们能够倾听。
接下来就是我声情并茂的朗读。这个环节是需要做足功夫的。我事先要自己出声朗读几遍,备好课,看什么地方是需要变换语调的,什么地方是需要孩子们参与的,什么地方是需要孩子们积累的,以免朗读时随意性过大,影响效果。
“瞪圆了双眼是什么意思啊?”我问。
“是很惊讶的意思。”孩子们大多数都理解。
“那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很惊讶的时候可以用什么词语呢?”
“瞪圆了双眼——”
“孩子们给老师做个惊讶的样子好吗?”
全班瞪圆了眼睛,俏皮的就忍不住笑出声来了。这个形容词也一定存入了孩子们的语言储备库。
读的时候,在有些地方可以适当停下来,让孩子们接后半句或猜测下文会发生什么。
“小蜜瓜在‘营长’落水后会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呢?” 我让孩子们猜故事情节。
“打电话报110。”
“喊救命!”
“自己想办法去救!”
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智商,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接的语言,意思与原文并不会相差多少。还记得上绘本课《肚子好饿的毛虫》时,我班的一帆连着接了三个下句,用词和故事中丝毫不差。想想,多么不可思议啊,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一个世界著名的绘本故事,就这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生了奇妙的“共鸣”。
为了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积累,我们与孩子读到值得背下来的美文佳句时,在旁边做个小记号,或者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
在书的后半部,作者还给我们提出了这么几条实用的建议:
关于默读和朗读的关系:“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阅读,即使是只翻翻书、看看图画也可以。如果没有练习,所有的朗读的苦心都会付诸流水。”
关于电视的问题:一周看电视超过十个小时的孩子,学习成绩会下降。看电视过度会上瘾,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每天热情而专注地朗读十分钟,在孩子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超过孩子独自看电视两个小时。
关于如何为孩子选择书籍的问题:不要选择许多孩子在电视上看过或听过的书,一旦知道了故事情节,孩子的兴趣就消失了。不过,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 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
最后,用作者的一段话结束我的读后感吧!
“对孩子来说,有一些书,有一些故事,童年时读到了、听到了,也就是永远地读到了、听到了;相反,童年时错过了、省略了,也可能是永远地错过和省略了。它们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终生的缺失和遗憾。”
为了不让孩子的生命中有这样的缺失和遗憾,为了孩子以后能有一个高质量的生活。挚爱着孩子的父母们,我们一起来吧,为我们的孩子大声来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