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记事文的写作要点指津作文

2017-02-03 
记事文的写作要点指津——兼评心之小语和冯圆琳的《我和书的故事》 写好记事作文,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里,我以

 

记事文的写作要点指津作文  记事文的写作要点指津    记事文的写作要点指津作文

——兼评心之小语冯圆琳《我和书的故事》

 

写好记事作文,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这里,我以“心之小语”和“冯圆琳”的同题作文《我和书的故事》为例,说一说记事作文的写作要点。

一、选材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选材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只有材料不落俗套,有其特点,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写《我和书的故事》时,不少同学选“躲在卫生间看书”、“夜晚等父母睡后再偷偷起来看书”等材料,这就失去了新意,落入了俗套。而心之小语就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选择了因为专注于读书,错将桃子买为梨的故事;冯圆琳避“俗”求“异”,选取了归还被自己无意间“夹”走的一本图书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自己对书籍的痴迷。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二、经过要具体

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应该包括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一般情况下,这几个要素必须齐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例外,如:不写事情的结果,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留白”。但是有一点,必须把事情的经过写详细,,写清楚,写具体。只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才能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把经过写具体呢?在以往的文章里我介绍过,有下列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多问几个“后来,怎么样?”把“怎么样”回答清楚了,事情就写具体了。二是按照纵式结构,把事情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一步一步地写下去,自然也会写得具体。

事情的经过是一件事的主体,是叙述的重点部分。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重要的是要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地展开叙述。首先,我们可以把事情的经过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个阶段来写。如心之小语写《我和书的故事》,就是把经过分为四个阶段来写:正专注读书,受命去买桃子→路上看书,被故事吸引→错把情节当做了生活现实→阴差阳错,买回了梨。其次,在记叙时,我们应写出事情的发展和变化。尤其应把人物的思想变化和细致的神态、动作写具体。如冯圆琳写《我和书的故事》时,因发现《海底两万里》而心生惊喜,把先前翻阅的书随手夹在了腋下;后来,自己忘记了时间,沉浸在书中,直到老板催促才匆匆离开;接着发现无意间带走了《小故事大道理》,大惊失色,气喘吁吁地跑回去还书;最后受到了老板的赞扬。她们都做到了把经过写具体。

三、详略要得当

事件的过程要写具体,告诉别人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这很重要,但是要注意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得当。一般说来,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如冯圆琳的《我和书的故事》,开头就一句话:“我姨妈家楼下有一个‘希望读书社’,暑假里,我隔三差五就到姨妈家去做客,然后就一头扎进书海里。 ”,交代了时间:暑假里;地点:书店;人物:“我”;事件的起因:可以在那里看书。而结尾也是一句话:“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一个快乐又难忘的故事”,扣题,点明中心——做到了“略”。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这样,文章才能显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四、细节要放大

记叙文贵在细节传神。当你觉得缺少感人的事情时,不妨把人物放在显微镜下透视,你就会发现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把人物放到显微镜下透视,就是要我们在描写人物时,抓住语言、心理、神态和行动的细节,工笔细描,传其神韵,以小见大,于细微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毕现,从而收到点滴传神的艺术效果,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如《我和书的故事》中,心之小语描写买梨时的对话、动作、心理等,就是一个细节放大,形象地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书的意境中,把现实当成了故事,突出了我对书的痴迷。冯圆琳写,“当我看见书架上层的《海底两万里》时,立刻被这本书吸引了,我顺手把《小故事大道理》夹在腋下”,这个“夹在腋下”的细节就是一个伏笔,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书中,这个“夹”的动作是下意识的。后面写“我低头一看:啊!《小故事大道理》还被我夹在腋下呢!我大惊失色,急忙掉头向楼下冲去”,这里的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把“我”吃惊、紧张、急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从侧面交代了“我”阅读的专注。

五、前后要照应

前后照应,不仅可以使作文避免跑题,而且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心之小语的文章开头的“爱读书”与结尾的“这是我和书的一个小故事”。

二是“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在内容中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冯圆琳的文章中多次描写“读书”,既与标题“我和书的故事”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之情。

三是“前埋伏笔,后有照应”。作文时,为了使情节合乎逻辑的发展,使文章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所以常常使用前埋伏笔。后面照应的方法。如冯圆琳的文章第二段中:“当我看见书架上层的《海底两万里》时,立刻被这本书吸引了,我顺手把《小故事大道理》夹在腋下,又把《海底两万里》从书架上拿下来,细细品读。 ”“ 顺手把《小故事大道理》夹在腋下”就是典型的伏笔,与后面的“ 当我走进姨妈家,准备换拖鞋时,我低头一看:啊!《小故事大道理》还被我夹在腋下呢!”形成了前后照应,使读者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这里说到的仅仅是记事的“要点”,各种文体的写作艺术,主要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来领悟和获得,读书才是提高作文艺术的基础。

附:

我和书的故事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我非常喜爱读书,哪里有我,哪里就有书。说起我和书之间的故事,那可是数不胜数,一本《女巫》让我挑灯夜战,一本《绿山墙的安妮》让我废寝忘食,一本《青铜葵花》则让我心醉神迷。

昨天,我正捧着《青铜葵花》看得着迷,忽然传来妈妈的喊声:“妞妞,你姥姥想吃桃子,快去买几个回来!”这几天姥姥生病了,什么都不想吃,今天终于开了金口,妈妈慌忙领旨。我应了一声,慢慢地站起身,双脚却没有挪动半步。“ 妞妞,快去,再不去,小心我的五指山!”不知道过了多久,妈妈怒吼一声冲了进来。我的手一抖,书险些被我扯掉一页,我急忙接过钱,把书小心翼翼地护在怀里,从妈妈的身旁闪出门去。

我打开书一边走一边看:铺天盖地的蝗虫把阳光下的大麦地,吃得只剩下一番令人悲伤的干净,青铜和葵花经常被饿得头晕眼花。有一天,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片野菱角,没想到叶子底下的果实早就被人采走了。于是就躺在小船上,看天上的白云:“葵花说:“那是棉花糖。”青铜用手比划着说:“不是棉花糖,是苹果。”葵花说:“不是苹果,是梨,梨水多……”看得我泪眼模糊。

卖水果的阿姨看见了,疑惑地问:“怎么了,小姑娘?有人欺负你了?”

“ 没——没人——没人欺负我。”我一边抽泣,一边说:“我要买水——水——水果。”

“你要买什么水果?”

“我买——我买——我买梨,梨水多。”卖水果的阿姨笑了笑说:“买梨呀,今天我新批发的香蕉梨,可好吃啦!不信,你尝尝?”我接过一片梨,放进嘴里,轻轻地嚼着,又脆又甜,果然好吃极了,嚼着嚼着,我的心里却涌出了一股酸酸的味道。此时的我多想生出一对翅膀,带着梨飞到美丽的大麦地,让青铜和葵花吃个够呀!

回到家,自然少不了妈妈的一顿训斥、爸爸的几声嗔怪,姥姥却慈爱地拉过我,笑眯眯地说:“谁说我想吃桃子了,我就想吃梨,梨——水多。”说得一家人都哈哈地笑了起来。

这是我和书的一个小故事,你们觉得有趣吗?

我和书的故事

冯圆琳      http://blog.xxt.cn/521789

我姨妈家楼下有一个希望读书社,暑假里,我隔三差五就到姨妈家去做客,然后就一头扎进书海里。

 一天下午,我一进书社就选了一本《小故事大道理》顺手翻了翻,看这些精彩故事时,眼睛又不由自主地往书架上看,似乎在寻找新的目标。当我看见书架上层的《海底两万里》时,立刻被这本书吸引了,我顺手把《小故事大道理》夹在腋下,又把《海底两万里》从书架上拿下来,细细品读。

海底的生物让我惊奇不已,海底的鱼儿活灵活现,看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奇妙的海底世界,畅快地遨游着。当我随着主人公一起探索神奇的海底世界时,早已忘记了时间。突然书社老板说:该关门了,把书放回去吧。这么快!我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到了书架上,随着人群走出了书社,准备上楼。

当我走进姨妈家,准备换拖鞋时,我低头一看:啊!《小故事大道理》还被我夹在腋下呢!我大惊失色,急忙掉头向楼下冲去,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书社门口,还好,来得及,老板正要把门关上,我连忙把书还给了老板,脸已经羞得像一个红苹果,嘴里不停地向他道歉:不好意思啊,叔叔,我不是有意的……书店老板和蔼可亲地说:没关系的,宝贝,你能及时还回来,就说明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欢迎你常来叔叔这里看书啊!我高兴地向叔叔连连致谢。

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一个快乐又难忘的故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