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让“小”词汇【色彩词】发挥“大”作用作文

2017-02-03 
让“小”词汇【色彩词】发挥“大”作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科学研究表明:人是通过视觉形象,用“脑”在观察
 

让“小”词汇【色彩词】发挥“大”作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科学研究表明:人是通过视觉形象,用“脑”在观察世界的,人脑的3/4在为视觉服务;在接受、处理信息的速度方面,人的视觉中枢快于听觉中枢500倍;作用在我们视觉里的是色彩,是形态。这些是从生理角度来解说视觉的特点。然而,我下面要说的,是色彩词在写作方面的运用。

一、让我们了解色彩词

色彩词是记录描写不同的颜色的名词或形容词。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描景状物,都缺少不了色彩词汇的参与。写作中的色彩设计、选择,都展示着作者的艺术水平。所以我们说:作文中的色彩美,都是发于灵性,成于匠心,讲究自然和谐,我们在阅读中可以体会到的。赵艺鹏的《海游记》一文中,就体现了手法的多变。有时一色独具,如“湛蓝的天空下是湛蓝的大海,放眼望去,天海连接在一起,那习习的海风也似乎是湛蓝的了”,用重复的色彩词来展现此时海天一色的特点;有时双色并呈,如“沙滩越发金黄、海水越发碧蓝,人们的心情,也随着舒畅开朗了”,黄蓝相映衬,衬托了人们愉悦的心情;有时七彩齐出,如“泳衣色彩缤纷:橙红的、橙黄的、墨绿的、青紫的、黑白相间的……泳圈也各色各样:深红的、重紫的、姜黄的……远远望去,像一朵朵盛开在蓝色土地上的小花”,为我们描绘出了海滩的五彩纷呈。色彩的描绘,丰富了文章的意蕴,为我们再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你看,他老人家把“五色”作为“立文”之首位,就是告诉我们:运用色彩词很重要,表形的文字离不开对青、黄、赤、白、黑等各种色彩的描摹,奇丽诱人的文美世界,说到底就是用语言挥洒而成的色彩世界。马克思则说:“色彩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这个“大众化”体现的就是运用色彩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把“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来表达形象,传达感情的过程,称之为“艺术活动”。色彩一经进入艺术领域,它便成了“艺术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了创作的重要艺术元素。所以,作文中运用好色彩词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

二、如何运用色彩词

运用色彩词进行描写,首要的一条是——运用多种手法,选择多种角度、多个层次进行刻画,做到“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目的只有一个:使笔下的色彩富有鲜明的形象和动人的美感。如赵艺鹏的《海游记》中,“墨色的乌云渐渐遮住了太阳,灰色的阴影呼啦一下笼上了海面”、“晶莹的水珠从乌黑的发梢一串串往下滴,面庞因紫外线的照射黑里透出几分红润,唇角微微发紫,慢慢过渡到中间的紫红,亮白的牙齿露出来,满脸灿烂着笑容”,这些色彩层次分明,且具有动感,让人看得见动态与变化;如“远远望去,像一朵朵盛开在蓝色土地上的五彩小花”、“我把头潜在水中,让水面漂起我乌黑的长发,像只小螃蟹一样在水下移动,再‘咕嘟嘟’吐出几个泡泡”,这些色彩具有形态,让人看得见它们的真切模样;如“我用拳头拍击水面,那看似软软的宝石蓝又坚硬得震手”,这里的色彩具有质感,我们好像也触觉到了用手击打水面时的反弹力;又如“太阳又亮堂得耀眼,炎热得烤人”,这里的色彩还具有了温度。由于多种手法结合,多个角度展示,多个层次描绘,画面的色彩实在比一般绘画中的色彩更为令人心醉。

运用色彩词进行描写,第二条是——适时采用“不着色”的着色法。其实,文学作品的色彩美,不仅有“随类赋彩”的有彩之美,而且还有“运墨而五色具”的水墨画般的无彩之美。我们作文,既要注意色彩词的运用,但是,又不必一定都是浓墨重彩,有时应该采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着色”的着色法——不直接写出色彩,而只写出具有特定色彩的景物,让读者从中看出色彩来。于是我们在品味这类作品时,就象在品味一幅水墨画一样,看似只有一种色彩,但从画家浓淡处理、点染勾勒后的画中景物上,通过自己的审美联想,自会感觉到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如申浅的《老祖宗驾到》一文里对“老祖宗”肖像的描写,“如今的她,鬓发如霜,身板佝偻了,胳膊上的肉和皮松松达达的,上面的血管像爬动着长短不一的蚯蚓”,“满脸皱纹,面颊上的老年斑也很打眼”,虽然没有用色彩词摹写肤色、蚯蚓般的血管和老年斑的颜色,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分明是十分鲜明的色彩。如果这里用色彩词写出皮肤、血管、老年斑的具体颜色,倒显得累赘了。又如“晚上,妈妈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什么韭菜炒鸡蛋、香菇炖牛肉、四宝豆腐羹,让大家眼花缭乱的。炒菜时,妈妈还特意将土豆闷得泛熟,让老姥姥吃的容易一些”一句,小作者不着颜色,不事渲染,然而,摆放在我们眼前的满桌菜肴已经是五色鲜亮,秀色可餐了。从菜肴的名字就可以表现出物象的形神,如同水墨画中的轻抹淡染,把满桌饭菜组织成了一个馨香、丰盛的和美画面,给人一种其乐融融的生活美感。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

任何表现手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特点来驾驭它,使之为写作服务,为语言增色。运用色彩词一般要注意:

1、要准确、巧妙地选择色彩词

准确、巧妙地选择色彩词,是为了使描形状物,增强形象的可视性。所谓形象的可视性,就是作者通过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使描写的人物、情景栩栩如生,使人如睹其物,如见其形。要造成可视性,没有什么比色彩更能刺激人的视觉感官了。如“我跳起来,扔下手中的书,阳光般灿烂地迎了过去”,“阳光般灿烂”等都是具有可视性的色彩词,而且带有光亮,还带有感情色彩,把“我”绽放着笑容迎接老祖宗的喜悦心情很活泼地传达了出来。又如“沙滩越发金黄、海水越发碧蓝”,“金黄”与“碧蓝”两色配合,才使它凸显了这里海滩的特点。

2、要和环境氛围、人物心情相协调

色彩词的运用,必须和特定的环境氛围、人物的心理活动相协调,必须与文章的风格相一致。《海游记》和《老祖宗驾到》两文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如“墨色的乌云渐渐遮住了太阳,灰色的阴影呼啦一下笼上了海面,海天暗了下来”,乌云的“墨色”,阴影的“灰色”,海天的“暗”,这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色彩变化是环环相扣的。如“抱着泳圈,向大海奔跑,他们的脸上闪耀着阳光的金色”,“金色”既是阳光的色调,也是反映在人们脸上的欢乐色调,二者是和谐的。又如“我用拳头拍击水面,那看似软软的宝石蓝又坚硬得震手;我把脚丫露出水面,再往下猛的一落,’啪!‘就激起一朵雪白的浪花,像礼花般闪亮着升起又落下”,所展示的是一个小姑娘可爱而不失天真的戏水之乐,这与整篇文章轻快风趣的风格是完全相吻合的。再如描写“老祖宗”肖像的文字,也很自然地融汇入到了文章的细腻、活泼的风格之中。

3、要适时运用比喻、拟人等辞格

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大家都是熟悉的,把色彩词和比喻、拟人结合在一起,文章的表达将会比现实生活中的色彩更美丽,更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可引起人们对现实色彩的联想,从而引起舒畅愉悦的美感。如“远远望去,像一朵朵盛开在蓝色土地上的五彩小花”,这里用“蓝色土地”比喻大海,用“五彩小花”比喻色彩斑斓的泳衣和救生圈,利用比喻使视觉感受形象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胳膊上的肉和皮松松达达的,上面的血管像爬动着的长短不一的蚯蚓”,“蚯蚓”是血管的形象化说法,而且“爬动着”,动感十足,这就增强了比喻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范文引路:

 海游记  (6年级)赵艺鹏

公交车把我们拉到“熊猫金海岸”。

海风凉爽地扑面而来,眼前展现开了一幅旖旎的画卷:湛蓝的天空下是湛蓝的大海,放眼望去,天海拥接在一起,那习习的海风也似乎是湛蓝的了。沙滩的各色彩伞下,有乘凉歇息的,有加餐谈天的。更多的人则是换上泳衣、抱着泳圈,向大海奔跑,他们的脸上闪耀着阳光的金色。沙滩上、海面上,泳衣色彩缤纷:橙红的、橙黄的、墨绿的、青紫的、黑白相间的……泳圈也各色各样:深红的、重紫的、姜黄的……远远望去,像一朵朵盛开在蓝色土地上的五彩小花——我瞪大眼睛:哈,原来大海是这副模样。

我身着橘色泳装,戴着蓝色泳镜,在爸爸的陪同下迫不及待投入大海的怀抱,像一个小精灵在海水里钻来钻去。我把头潜在水中,让水面漂起我乌黑的长发,像只小螃蟹一样在水下移动,再“咕嘟嘟”吐出几个泡泡。七八秒后,把头露出来,调皮的抖抖水珠,眨巴眨巴眼睛,挑挑眉毛,问爸爸我可爱不可爱。爸爸笑呵呵地说,可爱,我就继续和海水嬉戏于一处了。

虽说我并不会游泳,但对于玩水,我还是很擅长的。我用拳头拍击水面,那看似软软的宝石蓝又坚硬得震手;我把脚丫露出水面,再往下猛的一落,“啪!”就激起一朵雪白的浪花,像礼花般闪亮着升起又落下。我会悄悄潜入水中,趁爸爸不注意时偷挠他的背。每次,爸爸都会笑着道,“哎,你呀,小淘气!”我会用手划着水,脚轻轻蹬地,借着海水的浮力,像鱼似的滑行……时间长了,自己仿佛真的变成了一尾橙黄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漂着、游着,不亦乐乎。

……

忽然,墨色的乌云渐渐遮住了太阳,灰色的阴影呼啦一下笼上了海面,海天暗了下来。海风一阵阵刮起来了,海浪泛起了白色的泡沫,浪头也一浪比一浪高。转眼间雨滴就“扑扑嗒嗒”地砸下来,并且越来越密。我无法上岸,索性把身子全泡在海水中,只留一双滴溜溜转的黑眼睛——谁知不出一分钟,雨又停了。乌云四散开来,太阳又亮堂得耀眼,炎热得烤人。沙滩越发金黄、海水越发碧蓝,人们的心情,也随着舒畅开朗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海里嬉戏一个多小时了,爸爸告诉我,该上岸回家了。湿淋淋地上了岸,我照了照镜子。镜中的女孩儿,晶莹的水珠从乌黑的发梢一串串往下滴,面庞因紫外线的照射黑里透出几分红润,唇角微微发紫,慢慢过渡到中间的紫红,亮白的牙齿露出来,满脸灿烂着笑容……

老祖宗驾到  (7年级)申浅

她进我家的门时,脚下晃动不稳,两手颤颤巍巍的,不住地抬起双臂,像杂技演员走钢丝要保持平衡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随时会摔倒地上。“娘,您可当心。”随着话声,姥爷的一双大手伸过去搀住了她,她这才得以顺当地走进客厅。我跳起来,扔下手中的书,阳光般灿烂地迎了过去:“老姥姥,您来啦!”

我扶她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她是妈妈家辈分最高的,已经年近九十。听姥爷说,她历经许多磨难,熬过了那段“只能吃树皮草根”的艰难岁月,和我的老姥爷一起把六个孩子抚养成人。岁月无情地磨丑了她美丽的面容。如今的她,鬓发如霜,身板佝偻了,胳膊上的肉和皮松松达达的,上面的血管像爬动着的长短不一的蚯蚓。穿着件蛋黄色底子的长袖衬衫,上面散着几朵说红不红的花儿,质地很好的那种。再看容貌,已是满脸皱纹,面颊上的老年斑也很打眼。最引我瞩目的,是她那双裹了的尖尖小脚,穿着一双最小码的黑色布鞋还显得宽大。在她的身上合成了新旧两个社会的缩影。

她歇了歇,说:“妮儿,热呀,真是热!”我环顾了一下四周,都开着窗户通着风,并且今天的天气也凉快,应该不热呀!姥姥也闻讯过来了。原本偌大的客厅坐满了人,反而显得又挤又小。老姥姥捞了捞衬衣,用袖口擦了一把汗,轻声对我妈妈说:“挺热的呀!恁家没那个空调、电扇?”妈妈赶紧拿来一把小芭蕉扇子,让老姥姥解解热。我赶紧关上窗户,打开空调,不一会儿,客厅都流满了凉意。

晚上,妈妈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什么韭菜炒鸡蛋、香菇炖鸡丁、四宝豆腐羹,让大家眼花缭乱的。炒菜时,妈妈还特意将土豆闷得泛熟,让老姥姥吃的容易一些。妈妈曾一度告诫我,要让老祖宗满意舒心。毕竟,活到现在不容易呀,经历了多少的变故,这些老人才真正是从岁月的坎坷里走过来的。

吃过饭,我和表姐搀扶着她下楼坐坐,妈妈随后便下来了。我和表姐一边打羽毛球,一边聆听她们的谈话。老祖宗唠起了二舅,妈妈告诉她,二舅刚刚搬家了,有一个特大的院子。老祖宗一听,眼角放光。我知道,她的大半辈子都生活在那个素来被村人称为“周家大院”的地方,现在她今奔东家,明奔西家,那所大院已经空旷了许久。说到这里,老祖宗突然向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要马上去二舅家!

妈妈一听,不觉有点为难。我家离二舅家其实并不远,可搀扶着这样一位耄耋老人,实属不易。那么现在只有一种选择——开车去!妈妈为了满足老祖宗的心愿,只好壮着胆子,把她小心地扶上车,启动引擎,慢慢离去。我和表姐摇摇头,这老祖宗啊!

送走了老祖宗,我竟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逛大观园”。刘姥姥的滑稽和朴实,实在令人感到有趣。不过我家的这位老祖宗,今儿个来到我家这“小观园”,不知感受如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