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2015年10月22日周四下午放学后,我再次对校园进行了巡视,确认一切正常之后,便准备开车回家,刚坐上车 ,就听到一位学生高声说:“老师,一路走好!”我一听,觉得很是别扭,就下了车,看到一位八年级的男生站在离车五六米的地方。我走过去问:“刚才是你向老师道别的?”他说:“是”。我又问:“你觉得你的表达有没有不妥的地方?”他一脸茫然,显然他不是在搞恶作剧,他是真的不知道话该怎么说。
案例二:2015年10月23日中午,吃过饭后我去洗碗,有一位七年的男生也正好在洗碗,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你吃饱了没有?因为七年级学生刚来学校寄宿,我很担心学生挨饿,谁知他顺口说了一句,让我很是吃惊:“dui 饱了”,他还顺手拍了拍肚子。
案例三:我经常听到男孩子们在言谈时说这样的话“你多牛逼”“你真屌”“你他妈的”等等。
造成孩子们说话不恰当的原因固然很多:譬如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语言修养、网络用语不规范等等。有些状况我们可能无法去改变,但我们教师如果利用好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学科教育这些平台,对学生不恰当语言进行及时发现、及时矫正,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运用文明语言、恰当语言的氛围。运用恰当贴切的语言,教师应做到表率,无论何时何地,要注意自己的用语文明、规范。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写作习惯,用规范语言去浸润孩子的语言。
其次要加强监督管理。各班成立语言文明监督小组,人人监督、人人自我约束,形成合力。同时要把用语文明同学生的评优、评先、评模相结合。
最后要通过快板、相声等文艺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用语不文明、不贴切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将心比心,让孩子内心感受到不文明语言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使用不文明不贴切语言。
语言是否文明、贴切,既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修养,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让每位孩子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提升语言修养,提升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