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销魂吗?
福堪镇初级中学 袁士杰
读陈从周的《说“屏”》,内有两句让我有点儿迷惑。文中说: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中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景也真够令人销魂的了。何为销魂?词典上云:因过度刺激而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多用以形容悲伤愁苦时的情状。若说此诗读完后细细品味,让人销魂,倒也说得过去。你看,“银烛秋光冷画屏”,银烛秋光本来就让人顿觉身上凉嗖嗖的,映照在画屏上,沾染得画屏也变得冰冷了;“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说被深宫高墙深深锁住的宫女们,百般无聊,只好拿着手中的轻罗小扇去扑迎面飞来的萤火虫,借以打发难熬的岁月时光。后面还有两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夜已经很深了,但坐在宫廷台阶上的宫女们还不肯回去睡觉,宁愿卧在凉如水的“天阶”上,痴痴地看那遥远星空里的牵牛织女星,想象着牛郎和织女通过鹊桥相会的美丽和温馨。人家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七还能盼到有相聚的日子,自己编织的爱情故事却是遥遥无期。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不到前面的路,没有活下去的方向。所以,整首诗就营造了一个清冷、寂寞的氛围,塑造了一个生活无聊、身陷痛苦、忧愁无解的宫女形象。要这么一说,这首诗确实够销魂的。
可是,作者童年听母亲背诵这首诗,就深深理解了这首的深刻内涵了吗?能与诗中的主人公越过千年,心灵相通,成为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隔空知音”?要不,他怎么会有销魂之感?
再者说,从通篇文章来看,作者应该是充满了对“屏”的喜爱之情和自豪之感的。第一自然段就有“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赞。”最后一段也说:“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到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这是什么?读到这里,我们不难读出,这是对屏的一种赞美,是鼓励人多精心设计屏,多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屏,多匠心地使用屏,是欣喜之感。
这样说来,作者引用的那首《秋夕》两句诗,那一句“真够令人销魂”,是不是有点儿冲淡了整篇文章对屏的喜爱、赞美与自豪之情?至少说,略显得有点儿与整篇文章营造的气氛不大搭。
莫不是,我仅仅是猜测,作者仅仅是看到其中有“屏”,烛光映画屏,画屏在烛光照耀下,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滋味?单看“轻罗小扇扑流萤”,纤细轻巧、制作精美的绸罗宫扇,在本身就青春靓丽的宫女手执下,扑打过往的萤火虫,那场景也是很吸引人的,很让人爱看的。这我承认。另一种情况下,“销魂”亦有令人着迷、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流连忘返之意。作者取这个意思,用该词尚无不可,但该诗仍不恰当用在此处。若是这样的话,那这首诗就是文章的一点小小瑕疵,我个人认为。
其实,作者也可以找一首有点喜庆气氛的、也带有“屏”字的古诗、古词或者古曲,引用到这里,倒也不失是一种美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