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感悟10
韩素静
孩子做事情不合适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孩子毕竟自控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不足。在孩子做了不合适的事情时,作为成人的我们一般会怎么办?讲道理?训斥?惩罚?迁就?……
不同的家长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正面管教》“当心逻辑后果”这一章节告诉我们,此时,我们可以选择“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两种方法。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忘记穿外套,就会感冒,这里不允许借题发挥。当大人说教、叱责、说“我早告诉过你了”,或者以其他任何行为把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之上时,就是在借题发挥。(P86)
体验是孩子参与生活、加强感受的最直接的方法,这种方法给予孩子的感受会累积成孩子的直接生活经验。所以,在保证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家长要有意识地放手和闭口,在提前告知而未果的情况下,让孩子感受某一行为的“自然后果”。只是要提醒一点:当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后,父母或老师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同情和理解,诸如,孩子看到早餐没胃口,什么都不吃就上学去了,放学回来后家长要告诉孩子的是“我敢肯定你肚子饿了”;当告知孩子天可能要下雨,上学要捎带雨伞,而孩子非不拿而淋湿了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淋湿了,肯定很冷吧,应该很不舒服”等话语。这样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关心和理解,不应该是诸如“饿死活该,我早告诉你不吃早餐会很饿”,“淋湿了吧,谁让你不听大人话了”等幸灾乐祸的教训。这样的教训,给予孩子的是羞辱。
其实,在承担自然后果时,更多的父母可能会不忍,因为父母的心都是柔软的。明明知道不吃早餐就会饿,父母还是忍不住往孩子书包里装上一个面包或者水果;知道孩子不拿伞会淋湿,父母于是就跑到学校里去送伞等。面对孩子即将遭受的后果,很多父母会不由自主地放弃了原则,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但是,能被理解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做父母的,在该坚持的时候就要坚持,如果自己中途而废,那么,自然后果的体验就会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