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互相扶持,彼此照亮——工作室年度总结作文

2017-01-19 
互相扶持,彼此照亮——韩素静工作室2013年度工作总结2013年,在市教育局的引领下,在油田教研室的支持下,我的工

互相扶持,彼此照亮

                                          —韩素静工作室2013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在市教育局的引领下,在油田教研室的支持下,我的工作室成立了。以前,我是一个班主任,有幸踏进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生命,在她们生命拔节的季节里,陪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欢乐,一起成长。2013年,我又和另外十几个成熟而又执着的教师相遇,和一个新的团队成长。回顾半年的行程,我有收获,也有遗憾,现在,我就从“工作室组建过程”、“工作室活动内容”、”工作室成员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中的遗憾与不足”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以汇报:

一、工作室组建过程

1.招募成员以及达成共识阶段:

2013年4月23日,濮阳市教育局下发了《濮阳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组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的通知》,接到通知,我马上投入筹备阶段,是给原来申报工作室的16位老师重新下发征求意见通知,看一年多的时间,是否改变了意向;二是经单位领导同意后,在油田教育中心所属各中学下发了招募通知;三是通过博客,张贴了招募通知这些工作,在4月27日全部完成。

固执地认为教师要想真正成长,首要的任务是让自己的生命丰富厚重,而不仅仅依靠教育教学技巧。于是,在起草招募通知时,我根据我对教师成长的理解制定了工作室的招募条件:“有追求、有目标、有基础、有成长内驱力”,简而言之,我不看你过去获得了什么样的证书,我只看你成长的意愿。为此,我制定了参加工作室的唯一要求“递交一篇1000-3000字的自我介绍文字,重点介绍基本情况、成长历程和阅读经历”,并明确提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方式是:读书、实践、反思,具体要求:每周阅读10000字以上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并写出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每周撰写1篇1000字以上的教育随笔,每月设计1篇独特的教学设计随时开展公开课。这样的要求,看似没有要求高级别的证书,但我要求必须有实际行动,必须有成长的内在渴望,这样的条件,看似容易实则苛刻。

最初,当我拿着这样的要求征求唐国超主任的意见时,他有点担心,担心条件太高老师不敢报名。但考虑再三,我还是固执地坚持这几个条件,教师成长的途径尽管很多,但最初的成长必须有阅读和反思做保证。

就这样,招募通知下发了下去,没想到的是,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不到一周时间,我就接到20位老师的申请。面对20位老师交上来的3000字的自我介绍,面对他们的成长渴望,我怎么办?考虑一番,我决定先行启动,让时间来挑选,让时间来证明。为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我特邀了两位嘉宾:马祥勇老师和谷宪民老师。5月18日,第一次和马祥勇老师见面,商谈确定人选意向;6月2日,和马祥勇、谷宪民老师再次座谈,商谈确定下读书章程和写作章程;6月9日,工作室博客圈正式开通,读书和随笔的撰写开始运行,大家进入共读共写的生活。

2.完善制度以及第一次清退:

暑假里,我们的共读共写活动仍然进行。但,根据各自的博文质量,我看出有几个人的热情不太足。于是,九月份一开学,我就着手征集意见,对于感觉不太适合的同伴,建议早日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途径9月5日,我给各成员写了一封信,大家的回信有三种态度:一类成员的态度非常坚定,坚持要这样行走。马祥勇老师说:“必须坚持!”孙玉勤老师说:“非常赞成这种方式,虽然我加入的时间不长,但感觉充盈丰富!”袁士杰老师说:“这个假期,书认真读了,文认真写了,这些好习惯正在慢慢养成,我怎么舍得退出呢?真感谢工作室,我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并由此而写了将近4万字的博客。只要我不是拖工作室的后腿而被开除,我绝不会主动说退出。”刘亚平老师说:“我会一直追随韩老师。”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这种方式是在真正促进人的成长。

除了这些同伴的明确表态外,一部分成员也对自己前段时间没有很好地完成读书和写作任务表示歉意,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樊春丽老师的公爹患病住院、马纪刚老师假期忙于培训、董梅老师孩子生病、张秀玲老师家里有事、晁晓铭老师孩子才刚几个月、赵翠玲老师眼睛手术、封秀梅老师带学生外出等等特殊情况,这几位老师自觉提出作业情况完成不好,但都表示要跟团队行走,会把作业补上。 

第三类情况是不得不退队的两位老师,一位是郭占利老师,新的学期,郭老师不再服务于教育,而是到了其他行业;另一位是刘敏丽老师,新的学期,她担任地理、语文等教学任务,精力方面有些不济。这些,都能理解,每一种选择,我都非常尊重。

从大家回信的内容,我清楚地看到了大家的成长渴望,看到了大家对这种方式的认可,“发展自己,成长自己”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的愿景,我期望成长的愿景能把我们凝聚在一起,促使我们共同成长,以至于遇到最美的自己。

有了三个月的共同成长经历,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应出台,在前期的《工作室读书章程》《工作室写作章程》的基础上,我们正式完善了《工作室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除了常规的例会制度、学习制度、研讨交流制度、奖惩制度、请假制度外,我们还制定了“强制退出制度”,具体内容如下:工作室成员在无正当理由情况下,连续四周未完成读书和随笔撰写任务的,建议自动退出;平时不能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活动敷衍推诿;连续两次无故缺席工作室活动或对应履行的研究任务敷衍推诿,工作室启动强制退出机制。

3.第二次整合阶段

10月份工作室规章制度启动以来,大多同伴都能坚持共读共写,但仍有部分成员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11月份,我便有了第二次整合。

根据平时的作业情况,有六位成员被强制退出。截止目前,工作室有十二位同伴明确要坚守,分别是:高中组马祥勇、孙玉勤,初中组张秀云、张春旭、陈晓娜、马纪刚、袁士杰、郭鸿利,小学组谷宪民、刘亚平、封秀梅、夏秀丽。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整合,貌似无用,实在是在给大家提供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我到底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大家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成长方式。我固执地认为时间是个筛子,会把最能坚持的留在最后,我更相信,有了半年的坚持,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这12位老师的生活方式和行走方式。

二、工作室开展活动内容

按照行动规划,半年来,工作室开展了共读共写共研讨活动。共读六本书,分别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王晓春的《语文课如何是好》、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吴非的《致青年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六本书,有的涉及教师教育情怀,有的涉及班级班规的制定,有的涉及语文课堂建设,有的涉及孩子的生命成长,能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

为了让阅读更深入,为了让同伴学会知性阅读,我引领大家写读后感,并且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晚7点30分,我们还要在呱呱社区开展读书研讨活动,让大家在交流中有更深入地思考和提高。

除了共读,我们还坚持共写,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写教育教学反思。教师要有积累和反思意识,在反思中才能让自己沉静和成长,截止目前,工作室已经共写博文937篇,其中,南乐刘亚平老师写143篇,基本做到工作日每天一篇,她忠实地记录她的课堂,以及她的思考。这些文字,看似无用,但殊不知,天长日久,它将成为刘亚平老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

关于博客检查,工作室有专人负责检查,负责博客篇数以及内容的检查,每周在QQ群内公布,并挑选出优秀博文进行推荐,对优秀成员进行表彰,对没有按时完成博客数量的通过飞信催促。(见附件1)有了这些督促手段,工作室成员的成长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了起来。

半年内,工作室开展研讨观摩活动两次,10月11日在油田十中观摩夏秀丽的公开课并进行研讨;11月29日在濮阳建业国际学校观摩了谷宪民老师的听读课和家长会。两次观摩课,给听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谷宪民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听课后,大家都说好,但到底好在哪里呢?为了更好地引领,我看着谷老师的课堂录像,一字一字敲下课堂实录,让大家更好地还原课堂,之后,再进行深入评析,评析成功之处在哪里,还有什么缺憾,听谷老师的课后,我共写下近万字。这些,对工作室成员都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三、工作室成员取得的成绩

我们团队的最终的愿景是“打造特色课堂,成为最好的自己”,截止目前,工作室成员已经形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课堂行为已经有了初步的改变。南乐县的刘亚平老师,已经在开展“海量阅读”实验,她带领孩子坚持每天自由阅读十五分钟,每周五的两节语文课,带领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半年内,她的班级师生共读了六本书;油田四高马祥勇老师,在征得校长的同意下,不顾高考压力,在高二年级开展起“书香班级”活动,每周拿出两节课时间,开展读书交流。油田十中的封秀梅老师,也带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尝试“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实验;市七中的张秀云老师,课堂上模仿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法;南乐县的袁士杰老师,在深入阅读和思考之后,主动请缨申请接替了一个班主任,开始在班级中播撒自己的思想……我相信,老师有这样的成长状态,肯定会让班级的孩子因遇到自己而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这切,都是收获,尽管我们暂时还看不到它的光芒。但,我相信,只要假以时日,这些田野里肯定会有丰硕的硕果。除了这些,半年来,工作室在《教育时报》《德育报》《班主任之友》《濮阳日报
教育周刊》等报刊发表文章41篇,其中,南乐刘亚平老师发表文章7篇,范县孙玉勤老师发表文章7篇,市七中张秀云老师发表文章3篇,濮阳县谷宪民老师发表文章3篇,我发表教育教学文章21篇。

在学校和县区组织的各种竞赛中,工作室成员也有较大的收获:刘亚平老师被评为濮阳市学科带头人,袁士杰老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县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马祥勇、郭鸿丽、封秀梅、张秀云老师等在校级、县区级、市级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获奖,刘亚平、封秀梅还在学校多次做经验介绍。

这一切,在我眼里,都是弥足珍贵,我又像看着一棵棵幼苗一样,看着他们在成长。为带好这个团队半年来,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了给工作室成员挑选合适的书目,我先行阅读,一年内,我共阅读50多本教育教学书籍,并且已经开始啃读《教学勇气》《教学机智》等教育原理类书籍;一年来,我写下26万字,内容涉及听课随想、生活随想和儿子的成长记录,在这些点滴思考中,我一步步走向理性;半年来,工作室成员写出900多篇博文,我阅读并批改了900多篇,我保证每篇都有我的批注。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相信,我们相遇在一起,就要为成为最完美的自己而努力。

四、工作中的遗憾和不足

工作都是有遗憾的,特别是对于经验不足而做事又较率性的我来说。遗憾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工作室成员研讨对话时争论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二是没有正式课题研究。

也许是相处时间还较短,工作室开展活动时,大家还较为拘谨,批判性的观点还不太多,这点在博客圈内的留言方面特别明显。大多数博客的留言都是赞同,对于这点,我建议大家运用商榷的语气指出不足,只有能看出对方的不足,自己才能有所进步,也能让对方有所提高。

尽管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研课的活动,大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并且已经有部分先行者在自己的班级里开始了实验,但从正规渠道方面来说,我们还没有正式申报课题深入研究。随着时间的推进,随着认识的提高,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起,申报课题,深入研究。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有互相扶持,才能彼此照亮。半年多来,我清楚地看到了工作室成员对成长渴望,看到了大家对共读共写共研课的认可,“不为成名,不为成家,只为遇到最美的自己”,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的愿景。看着这些,我很是欣慰,我期望这共同的愿景能把我们凝聚在一起,促使我们共同成长,以至于遇到最美的自己。我固执地相信,在岁月里埋下一粒种子,终将万涓成水,万木成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