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审美
在聊天中,我们常听同事絮叨孩子挑吃、挑穿,吃的穿的要看品牌和流行趋势,甚至有的初中生就开始烫头、打耳洞,这真的是孩子的审美观点在改变吗?还是我们给予他们的审美自信太少了?
三十岁生子,当时虽不讲究名牌和时尚,但给孩子买衣服一定要高支棉的,鞋子一定是软底软面的,颜色尽量是清爽雅致的,所以儿子在很小时深得邻居、朋友们喜爱,谁见了都喜欢抱一抱。慢慢地,孩子的个子窜高了,也长快了,我们对儿子在衣服和鞋子方面仅仅满足于能换的过来就行,但颜色一定是儿子喜爱的绿、蓝、橙,一是儿子喜爱,更重要的一点是儿子走在路上比较醒目,利于安全。衣服大都是我和小妹做主买回来的。
儿子升入初中后,突然对衣服的搭配和款式挑剔起来:鞋子两双则已,但一定要穿着舒适;衣服必须显得阳光而有朝气,但忌讳时尚,用儿子的话说“衣服是穿给自己的,主要是自我感受,阳光而富有活力的穿着远比所谓的时尚和紧跟潮流好得多。”
“上帝为我们开启了心灵的窗户,我们用它来寻找美。”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很多时候,这种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完善自己。审美品位的高低,最能反映人的气质。如何培养孩子具备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并建立自尊与自信呢?
在充满物质诱惑的未来社会中,与其扼制、压抑不如让孩子拥有一个富有个性的协调美,让孩子在自己的审美意识中变得更自信,让孩子体会到创造美、追求美的过程往往比享受美更令人陶醉。自儿子懂事开始起,我们家添置大件东西都会带儿子前往。2006年新房装修,根据当时的潮流,我想选择黑胡桃的门窗和家具,儿子与老公则坚持选用白色的门窗、松木家具,说是三楼阳光照射时间相对较短,房间距又不高,选用亮点的颜色在视觉上会有所改变,杜绝压抑感;松木家具相对环保,甲醛含量低。今年家里换电视机,儿子先是上网查资料,又“率领”我们夫妻进行货比三家,最终选择了色彩柔和、耗电量少、音响效果佳、具有爱眼功能全高新、等离子的松下数字电视。上周订购书柜时,儿子又打头阵,“妈妈,一套书柜可以用上十几年,价钱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实用、美观、环保,咱家冬天地暖容易造成墙壁潮湿,我建议买板木家具……”儿子力排我节俭、省事的意见,与老爸统一战线选择了“意风”书柜。
茶余饭后,我也喜欢与儿子探讨校园里的不和谐现象:一些女孩留着披肩发、身着露脐装、走起路来两只耳环左右摇摆;一些男孩穿名牌,比谁的衣服酷,比谁的鞋子贵,甚至还常常躲在背人出抽烟;再有就是教室里偶尔发出的“老公”、“老婆”发嗲的声音……他们有的真是家境富裕,可也有大多数同学出身工薪阶层,我们常谈他们的行为是否美?是否时尚?“他们更多时候是用这种‘与众不同’来掩饰自卑的心态,既然与同学比不过学习、比不过成绩、又没有特长,要想‘夺人眼球’总得想个辙吧……”儿子的话让我感到欣慰。
俗话说“豪华的衣饰不如高雅的气质”,对于一名初中生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儒雅与气质是任何昂贵的包装都比不过的。很多时候个人的审美观点代表着自己的品位和气质,这与日常生活中的感化和浸润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