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与“见义勇为”
——《鱼我所欲也》课堂花絮
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古至今多少志士留下了杀身成仁的美谈:爱国诗人屈原纵身一跃,投身汨罗,留下了与那个污浊的世道、昏庸的君王诀别的悲壮身影;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他毫不动心,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诗人学者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冰冷的手枪,留下了悲愤的宣言……翻阅历史的画卷,这些仁人志士成了令人心潮澎湃的风景。
那么,在今天,孟子的思想主张又给我们哪些提醒呢?
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舍生取义”和“见义勇为”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抛出,就像将一块石头投进了湖水里,击起了圈圈涟漪。
小昊率先发言,他说:“生命是可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因此要珍爱生命。只有在‘生’与‘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才可以‘舍生’。见义勇为时,如果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做。”
“是的!生命是无比珍贵的。曾有花季中的少男少女为一点小事想不开,就选择了结束生命,这是对生命的极大亵渎,也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我们要用这无比美好的生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我说。
文静站起来补充道:“见义勇为要分清情况。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贸然行动。比如有人落水,就不要下水营救。或者是遇到火灾,也不要冲进大火中救人。这样有可能白白丢了自己的性命。而是要想别的办法。也就是说见义勇为需要量力而行。”这个才思敏捷的丫头说得真好!
戴着眼镜的润源迫不及待地举手:“见义勇为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要小心谨慎。有时你好心扶起了摔倒的老太太,可能她反而讹你、赖你,说是你撞的。所以,能不管就不要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润源的话引起一些同学的不满,大家谴责他见死不救。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坐下。
我说:“尽管,这个世上有心术不正之人,大家也看过一些负面报道。但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善良、正义永远都是存在的。最近的《今日说法》栏目播出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士出于好意载同村的一个老太太和她的孙女一起回家,结果车翻了,老太太抢救无效身亡。开车的女士三番五次地给受害者家属送钱,可他们坚决不收,他们说好心人不应该负这个责任。还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叫刁娜,看见一个出了车祸的女子躺在马路中央,她急忙下车营救。为了避免伤者受到二次碾压,刁娜站在伤者身旁,结果自己被车挂倒,造成了腿部骨折。这些温暖而美好的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大家还是要做好人,还是要尽力而为地帮助别人。”
这时,间驰将手高高地举起,他说:“见义勇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需要智谋。”
“说得好!不仅是要见义勇为,而且要见义智为、见义巧为。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见义智为的故事?”我说。
教室里一片沉寂,大家都在思索。显然,大家很少留意这方面。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很多见义勇为的英雄是在付出了生命与鲜血的代价后才为人们所知晓。
我将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个擦鞋匠在为顾客的服务的时候,认出了那是个正被悬赏通缉的逃犯,但他不动声色地擦着。当他看见有警察的身影闪现时,大喊道:“抓逃犯!”那个逃犯大吃一惊,准备逃跑,却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来他的两只鞋上的鞋带被擦鞋匠系在了一起。逃犯被抓了,擦鞋匠也因此获得了一笔奖金。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轻轻低地笑了,原来见义勇为也可以有这样喜剧的结局。
下课铃响了,我给同学们布置一项任务:搜集“舍生取义”和“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材料。希望这些向善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