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班会作文

2016-12-20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班会时间:周一下午第四节地点:七九班成员:全体学生主持人:班长上课铃声响过后,班长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班会

   时间:周一下午第四节

    地点:七九班

    成员:全体学生

    主持人:班长

   上课铃声响过后,班长走到讲台,在黑板上写下本次的主题班会:清明时节倍思亲。然后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同学们,再过几天就要过清明节了,你们知道是哪天吗?”有的孩子左顾右盼,有的孩子在思考。“4月5日”大家异口同声。“今天就有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清明节!”下面掌声雷动。

 

    一、漫话清明节的由来

     “有谁知道清明节的由来?”班长刚一发问,便有很多人举起了手(这个活动的材料是大家在星期天已收集好的)

     陈爽说:“ 每年的4月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清明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重耳流亡到国外。途中。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跟随他的大臣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了之后问介之推:是从什么地方弄的肉。介子推把实情告诉了重耳,重耳感动得热泪盈眶。问介子推想要什么,介子推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的办法。”

   重耳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后,终于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他想给介子推封官,介子推不肯,就背着老母逃到绵山老林去了。晋文公几次派人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不容易,有一个大臣献计说:“不若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就会出来的。”

   晋文公派人放火烧了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已烧焦死在一棵柳树下,还给晋文公留下一封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忍,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小     我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把他们的尸体安葬在柳树下后,就晓谕全国,每年在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上山表示哀悼,在坟前看见那棵柳树有死而复生,绿枝千条,随风飘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此后,百姓在这天,既不生火,只吃冷食。”

   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班长发言:“这个故事感人不感人?”“感人!”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介子推作为一位大臣,为了主公不惜割肉救主,他的精神很可贵。国君要封他官,他却不接受,可见他多么淡泊名利呀!虽然他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代子孙们!”

 

   陈英举起手:“我还要补充一些。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天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惯融汇。到了隋朝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便渐渐融合为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习俗和活动

  “看来大家在下面收集的材料不少呀!那我再考考大家:介子推的事已是两千年以前的事了,他去世的日子已成了清明节,那人们纪念先祖的方法一样吗?”“不一样!不一样!”下面一片嚷嚷。

   方巧说:“每年的清明节,人们又把柳条编成柳环戴在头上,把柳条插在房前屋后,以示纪念!”

   曹志浩补充道:“在墓前祭祖扫墓 ,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战国时候,扫墓之风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节扫墓为当时的“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到来“田野道路,仕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之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中也说: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陈英又举起了手:“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列风俗体育活动。这里的活动还有一些说法。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使身体发热,病能将吃完的寒食的胃也热起来。因此,这个节目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辛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玩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目。”班长认可地点点头。

  三背诵诗歌,体会真情       

    “是呀!清明节已是全国的节日,历史也很悠久,无数的文人墨客也挥墨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大家收集了吗?能否拿出来欣赏一下?”有学生递上了诗。班长找到大家都收集到诗:“会背的,我们一起来背!”教室里顿时出现朗朗的读书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四、缅怀亲人,抒发真情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一定会思念已失去的亲人,会回想起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此时此刻,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这时大家的眼圈有些红了,听到有轻微的哭泣声。

 

    吕星宇说:“提起我的爷爷,就不禁泪流满面。虽然他已去世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小时候爷爷教我认字、数数,我不懂事把钱撕破了,爷爷没怪我给我讲道理。现在我也长大了,爷爷,你就好好安息吧!”

   袁玉璨说:“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就想起了我的老太,他是年纪大才去世的。就在老太去世的那天,我想到很疼我的亲人再也见不到了,就有种说不出来的悲伤。老太,你在天堂还好吗?你不会孤单吧?如我们心有灵犀,就托梦给我吧!我是每天都想您呀!”说着泪水不由得流了出来。

   “我的奶奶去世很久了,我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奶奶,我很思念您,多么希望重新回到您活着的日子里,可这是不可能了。那天,当我看到您那苍白的面容时,我真不敢相信事实,只觉得您睡着了。奶奶,您的慈祥的面容,温暖的大手永远埋藏在我心里,我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付晓晨说道,她哽咽了,说不下去了。

     陈红菱眼圈红了:“清明节越来越近了,我也越来越思念老爷了,时常在梦中梦见老爷。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拔老爷的胡须,老爷就会微笑着说:你太调皮了,真是调皮蛋!可现在想在老爷身边撒娇就没机会了。老爷,这个周六,我和妈妈一定会看你的,到那时我给你买鲜花,买孔明灯,祝愿你在天堂也会过得幸福!”

    陈佳文平静地说:“在这缅怀亲人的时刻,我就想起了孔繁森,他是在1994年11月29日再去新疆达成考察边贸途中,出了车祸殉职的,时年50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他留的遗物就令人心碎:一是他仅有存款8元6角。二是他的绝笔是四天前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他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他虽然去世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像一座丰被永远扎根在人民心中。”全班顿时爆发出一阵掌声。

   

   班长也情绪激动总结道:“同学们,我和你们一样,虽然我的长辈都还健在,但一想起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那些烈士,闻一多、李公朴、方志敏等,还有渣滓洞的烈士,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英雄们,我就悲痛欲绝。 时值清明来临之际,举国上下都在思念亲人,缅怀先烈。去世的已经逝去了,我们要把对他们的思念埋在心中,用自己的行动去告慰他们的英灵,好吗?请大家起立,让我们深鞠躬缅怀他们。”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起来静默。

     班会在默哀中结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