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插柳”
文/嘉杰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这样理解,除了有心栽花让花姹紫嫣红之外,还要做到“有心插柳”,让柳枝叶繁茂。。
从小学到初中,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影响我职业选择的只有
哥德巴赫猜想被喻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200多年来,很多数学家都试图去摘取它,但尽管耗费了巨大精力,当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陈景润的中学数学老师把以上内容当做趣闻讲给学生听,这位数学老师当时是否想以此来激发学生解决这一难题的雄心,我们无从考证,当有一点是肯定的,正是听了这则趣闻,陈景润才暗暗立下大志,一定要摘取这一常人难以企及的明珠。
我还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男一女两个中学生在生物课上,听一位生物学颇有造诣的老师说,中国有一种教白头叶猴的濒危动物,仅在我国广西有200只。现在人们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以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结果这两个孩子就有了一个梦想:他们从2003年开始,利用寒暑假去跟踪调查白头叶猴。
调查的环境非常艰难,茫茫的原始森林是野兽和虫子的天堂。每天睡觉之前都得先抖抖被子里面有没有蛇;早晨起来先抖落抖落鞋子,看里面有没有蝎子。这种猴是很难看到的,有一些老猎人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所以他们的追踪很辛苦。有一天,他们太累了,那个叫董月的女孩,一屁股坐在地上,她突然觉得腿刷刷地有东西在爬,原来她坐在了蚂蚁窝上……这种事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但是他们只有一个梦想,一定要研究出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一定要保护我国仅有的这200只白头叶猴。三年来,他们都是在大森林里度过的。后来,追逐梦想的这两个孩子的论文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少年科学家大会上获得了一等奖。此后,男孩进了清华大学,女孩进了北京大学。
教育有时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生物老师的无心插柳,成就了孩子的一个梦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固然让我们惊喜,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做到“有心”插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机制,多角度、多方位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把一个个斑斓的梦播撒在孩子的心田,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