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 ——简评博腕风起云扬老师
打开风起云扬老师的博客,读着他那清新流畅的句子,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尽管他教的是小学数学,我教的是中学语文,但他的某些经历和我相似,某些观点与我接近,某些感受跟我一致,我在细读了他的部分博文后,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风起云扬老师特别注意抓住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对学生进行唤醒教育。比如在学生向他报告另一学生没带铅笔时,他既没有批评没带笔的学生,也没有自己给学生拿一支,而是让学生同桌互助,以便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去爱,在去爱中体验爱”,因为他认识到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过程老师是不能代劳的。我们教育学生帮助别人、关爱别人,却不给学生任何践行的机会,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他认为“一个孩子一个性格,一个孩子一个性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都有自己的生活节拍”。所以他能客观地对待班里那些老是慢腾腾的学生,提出“慢也未必一定不好,有时是慢工出细活,是一种精细”。由此,他提出了对家长的如下希望:
请一定不要拿孩子去作比较。
请一定要有耐心。
请一定和孩子一起阅读。
请一定要学会欣赏。
请一定要多加学习。
在日常工作中,他也十分注重自身形象的细节:每次上课,走到教室门口时,他总是要略微停顿一下,用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和情绪。不管之前心情如何糟糕,身体如何不适,情绪如何低落,在这一停顿间都要统统丢掉,替而换之的是快乐一些、激情一些。要在打开门的一瞬间,微笑出现在脸上。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老师走进教室和大家一起学习是快乐的。我想在他班里学习的孩子,每天都看到老师的笑脸,肯定是幸福的。
他有晨读的好习惯,每天早早起来,锅放到灶上,书也便拿在手里,伴着水温升高的声响,开始行走在圣人质朴深邃的思想里。他把厨房变成了书房,在庸常的柴米油盐中也能寻找出情趣,体会到快乐。
喜欢读书的人,常常也爱思考。面对窗外呼啸的北风,他想到了儿子,此时却接到了老父亲的电话,对此他很有感慨:顾着眼前去爱,却忘记了自己也被爱着,被一个人惦念着。我们时常只抓着自己手中的那根爱的长线,却忘记身后也有一根爱的长线牵着自己。
我们都曾在乡村生活过,都曾受到过乡村老师的粗放、甚至是粗暴的教育,对此,他的看法是这些经历已然成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成了人生路上的一段别样滋味的回忆,它给予自己的营养同样是丰富的、深刻的、隽永的。正是因为经历过知道了那有多痛,所以常常会告诫自己,不要惩罚学生,不管什么原因,学生所有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
“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工作是没有激情的;把工作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对待自己生活那样去工作,生活是精彩的、人生是幸福的。”我特别赞同风起云扬老师的这种观点,老师的幸福既在于工作的过程,也在于享受结果,能够给学生成长以正确有力的影响,无疑是每位老师的追求。
读风起云扬老师的博客,我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