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会议,促使家庭成员真正平等
——《正面管教》读书感悟14
韩素静
《正面管教》的第九章是“家庭会议”。说到“家庭会议”,这点我家做的比较早,似乎在儿子五六岁时就开始了尝试。当时还极其郑重地在客厅的小黑板上写出通知,明确召开家庭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以及不得请假等注意事项,通知一般提前一天挂出。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例外。
没有召开过“家庭会议”的家庭也许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是啊,一家人还需要召开会议?这样的思考似乎有道理,特别是针对很多的三口之家,似乎有什么问题吃饭时就能谈一谈、家长做出一个定论或者提出某种要求就解决了,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召开什么家庭会议。这样的思考和做法似乎是很多家庭解决问题的模板,我们暂时把它称作“饭桌商讨法”。
词语的变化也就是思想的变化,认识的变化。为什么有人会倡导通过家庭会议解决问题?“家庭会议”和“饭桌商讨法”的不同在哪里呢?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不同的。使用“饭桌商讨法”时,大多是针对孩子对某种不理想的行为,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要么苦口婆心地教育一番,要么制定出什么样的惩罚或者处理措施,这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而“家庭会议”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关系。例如,召开家庭会议室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要赞同或者反对的权力;家庭会议商讨出某种规则后,家长和孩子同样受到这一规则的约束,家长也没有高出规则的权利。这样说来,无论是从会议的召开还是规则的制定和使用,参与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其次,两者之间的程序是不同的。“饭桌商讨法”时,往往是家长发现了孩子某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商讨,商讨的结果直接应用于这一问题。而家庭会议时,是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商讨,但商讨出的结果只应用于今后的某些行为,并且是面向家庭全体成员,这样就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最后,两者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不同的。“饭桌商讨法”时,往往是家长提要求,孩子被迫接受,孩子难免心生怨气;而家庭会议时,是规则在先,而行为在后,所以,孩子即使受到制约,也毫无怨言。
以上三点,是我自己对家庭会议的浅显看法。生活在召开“家庭会议”的家庭中的父母,大多具有平等和尊重人的意识;生活在召开“家庭会议”的家庭中的孩子,大多具有思辨能力。
2014年7月,我和儿子之间出现了问题。在很多事情方面发生了分歧,思考再三,我们决定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在那次的家庭会议上,我们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家规”。
家庭规则
一、有朋友到家来访,家里的每个人都有热情迎接和欢送的义务。例如,孩子的朋友来父母要热情,父母的朋友来孩子要热情。
二、尊重家人的劳动成果,要对家人付出的劳动表示表扬和认可。例如辛辛苦苦做出的饭菜和打扫好的卫生等。
三、每人在家里既有权利又有义务,不能只记得一个方面而忘记了另外一个方面。例如,一方有陪伴对方吃肉的权利 ,也有陪对方减肥的义务。
四、每人都有对其他成员提意见或建议的权利,但态度要平和,不能带情绪,对方有表示不接受的权利。例如,儿子有对父母提意见的权利,儿子也有对父母的意见说不的权利!
五、做出的承诺要兑现,不能无故反悔。例如零花钱制度要落实到底,不能推迟或拖延。
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事事依赖别人。如果对方愿意主动承担则另当别论。
七、生活提倡节俭,但不能因此忽略精神层面的需求,要过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八、严格执行健康良好的作息、饮食制度,身体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例如晚上十一点前一定要休息、远离垃圾食品等。
九、相处提倡包容精神,但如实在不能包容,允许爆发和发泄,甚至允许不讲理,但,发泄完毕,要给对方主动道歉。
十、家是放松的地方,所有的不愉快和委屈都可以在家里倾诉或发泄,其他人要表示认同和理解。
十一、家人要相互关爱,爱发自内心,但也要有言行表达,让对方感受到爱。
十二、让家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
在这里,我对第4、6、7、9、11条做些解释。第4条是“每人都有对其他成员提意见或建议的权利,但态度要平和,不能带情绪,对方有表示不接受的权利。例如,儿子有对父母提意见的权利,儿子也有对父母的意见说不的权利”,之所以设定这条,是想告诉儿子:家不是爸爸妈妈的家,不是只有爸爸妈妈才有话语权,他同样也是家庭的一员,有想法有意见可以直接表达,多沟通多交流才是理解的根本。
第6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事事依赖别人。如果对方愿意主动承担则另当别论”,设定这条,是想营造一个既自力更生不依赖别人而又有人情味的空间。例如,按照家规,儿子的房间应该自己整理,如果妈妈心血来潮,主动去帮儿子整理房间,那也未尝不可,但儿子要知道感谢,因为这本是他的责任。
第7条是“生活提倡节俭,但不能因此忽略精神层面的需求,要过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这条规则是想让家人达成“既节俭又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共识。平时的生活要节俭,要区分开“需要”和“欲望”,不过铺张浪费的生活,但对于营养精神的大餐,例如看场电影,听场音乐会,或者花费一笔不小的款项去看场球赛,都要大力支持,绝对不能因为节俭而忽视或省略。人的生活,需要偶尔的浪漫和奢侈,这也是生命因此有趣和值得眷恋的理由——人不能只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精神质量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第9条和第10条分别是:“相处提倡包容精神,但如实在不能包容,允许爆发和发泄,甚至允许不讲理,但,发泄完毕,要给对方主动道歉”,“家是放松的地方,所有的不愉快和委屈都可以在家里倾诉或发泄,其他人要表示认同和理解”,这两条的核心目的是想让家成为一家人倾诉的地方,哪怕是发泄,其他人也要接受和认可。生而为人是不易的,工作上的压力,学习上的负担,人际关系上的纠结等,都会形成负面情绪淤积在内心,人需要倾诉,需要清空,但去哪里清空和倾诉呢?在这里,我提醒家人:家是你最后的、永远的港湾。同样,如果家里有人倾诉,其他人一定要理解,给情绪一个出口,也许就多了很多出路。
第11条“家人要相互关爱,爱发自内心,但也要有言行表达,让对方感受到爱”,这条主要是针对儿子的木讷而设定的。很多时候,我主动给他示好,发条短信说“麻麻爱你”,但他的回复一般是“恩,我也是”,那一刻,我的感觉是很无趣。所以,在家规中,我直接提出,爱对方要有语言和行动,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总之,因为遇到一次矛盾冲突,我们又很好地进行了一次家庭建设,还好,通过家规,一家人至少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家庭环境很重要,尽管它具有隐蔽性和无意识性,这隐蔽的、无意识的家庭环境,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所以,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就要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