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
学校立足的根本是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课堂。这就是我们把十二月份确定为“提高课堂效益月”的原因。
本次“提高课堂效益月”活动,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同上一课”阶段,“一课多上”阶段,“展示交流”阶段。
“同上一课”,目的是为了研讨某一类课如何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家度思考,个性化尝试,既吸收集体智慧,又尊重个性差异,操作要点是面的展开,人人参与,人人反思。
“一课同上”,目的是研究某一类课怎么上和“磨课磨人”双重目的。因为是一个人将代表一个教研组参加学校的赛课,一个年级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这节课要融合集体智慧。同时,一个人一节课在同年级反复实践,反复研讨,对一个人业务的提高将会是十分有利的。这次磨练这个人,下次磨练那个人,一类课一类课地研讨,一个人一个人地雕琢,以点带面,共同进步。
“展示交流”,目的是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要推出本组近一个月来研讨教学的成果。重点研讨“这类课应该这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以课例为抓手,先展示,后研讨,打破学科界限,从其他学科教学中吸收可以借鉴的经验,当然,也是对团队成功的检阅。
在第三阶段,学校成立了评委会,要对各个年级组成果进行鉴定。学校按评选结果分等级对学科团队进行奖励。钱不多,够教研组集体会餐,活动不够扎实,成果不够显著的吃饱就行,少荤多素,也利于减肥。本次活动成果显著的团队吃饱吃好,多上个好菜,面子光鲜一些。
在考察成果阶段,我们有一个活动,没有计入成绩,但是,也是我们评委需要借鉴的。每节课结束都有一个对学生的测评问卷环节,喜欢不喜欢这节课,喜欢什么地方,不喜欢什么地方,本课内容掌握如何……通过对测评内容的翻阅,我们发现学生的眼光“贼毒”,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这彰显了我们的一个教学观念:鞋舒服不舒服脚知道,课好不好学生说了算。一节课的好坏,首先是学生学会了没有,然后是学生是否会学,是否乐学。
这样组织活动,是我们办学理念的践行: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个人的成长必须和团队融在一起。
有个歌词说得好:
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
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
……
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团队一个家,团队荣誉靠大家。今后,我们还会有更多活动以团队为单位出现,任务团队承包,奖惩团队捆绑,年级组、教研组、班集体都将会成为“利益共同体”。
一个团队在单位的地位取决于团队对单位的贡献,一个人在团队的地位取决于这人在团队的贡献。
东方不亮西方亮,每一个人都要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总是跟着别人喝稀汤,成为团队的累赘,要做有用的人,做不给别人找麻烦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否要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团队,我们总不能总托别人的后腿。
一个木桶能装少水,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义务去帮助自己团队的成员成长。
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为了帮助大家共同成长,下一步,学校将成立一个评课组,专门给大家当镜子,当陪练。天天听课,天天研讨,也希望大家主动邀请听课,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益,愿工作,会工作,能干好工作。
干好自己的,拉一把身边的,自己成功,团队成功,携手进步,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