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修改的意义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朱德熙等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则非常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仅从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中小学生作文评改举例》一书就可见一斑。书中有一篇中学生的习作,题目叫《一张画像》,叶老从题目改起,将“张”改为“幅”,认为这样庄重些;文中的一些地方经叶老修改,用词准确了,句子干净规范了,读起来也顺畅了;他还在作文后面加了简短的鼓励性的评语。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作文居然得到一位大作家的指点和鼓励,使小作者从此树起了写作的信心,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肖复兴。这是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讲的一个例子。由此看来,善于修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别人看来,则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一种非凡的人格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小学作文修改的现状例析
1.不尽人意的地方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批改这方面做得怎样呢?还是让事实说话,请看几个句子,选自几篇已被评定为“优秀”或公开发表的小学生作文。
①天灰蒙蒙地[应改为“的,”]下着小雨……
②售票员是一位年纪不大,扎着两个大辫子,长得高高的阿姨。[句子太长,最后一个“的”字前后两用也不妥,可将“阿姨”调至“一位”后,加上“,”]
③本来就不怎么有气儿的车子[改为“车胎”],车胎[改为“一下子”]全瘪了……借着微弱的路灯光,我看见[加“前面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摊点,”,这必须交待一下]一位正在收拾工具的师傅[改为“师傅正在收拾工具”]。我一[加“阵”]高兴,心想,这下有救了。
随便列举的这些学生作文中的病例,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学生的作文需要修改的地方确实不少;二是老师的批改还要过细,批改水平尚有待提高。这些作文想必是经过老师指导、修改过的,这个时候,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正反映老师的语文素养,看学生的作文,就可以想见老师平时是怎么指导作文,怎么批改作文的了。
2.把作文改得“文从字顺”的切入点
怎样才算是把作文改得“文从字顺”了呢?不妨再借助一些作文病例,分类作些说明。下面这些病例也是笔者从发表在报刊上或是推荐来的“佳作”中摘录的。举这些例子,不是存心揭短,而是借此让大家提高一点对作文修改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1)把似是而非的话改准确,把词不达意的地方改贴切。
例:①不一会儿,摊铺多了,顾客也多了,密密麻麻[改为“熙熙攘攘”或“摩肩接踵”],挤来挤去。
② “(扳手腕比赛)开始!”只听老师一声令下,他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改为“争夺”]。
(2)把前言不搭后语的改统一。
例:①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即将断流的黄河上空去,让云[承前省去]化做一滴滴清甜的雨水汇入黄河中……
②每一个小泥人都有着不同的神态和[据后省去]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紫色……
③“太贵了,……”我听了,明知他想便宜点,[加“是在”]故意压价,我忙[改为“嘴里还是”]热情地说:“……”
(3)把■嗦重复的改简洁。
例:①一至四年级我一直是一[去掉,否则连用两个“一”显得■嗦]个普普通通的队员。
②我非常珍爱它,因为那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刘华同学和我分别时送给我的礼物。[“我”字太多,加点的均可省去]
(4)把多余的删去,把缺漏的补上。
例:①奶奶嘴里[多余]经常哼着一首十分好听的歌:“……”
②每晚七、八点钟的时候,这里总聚集着许多小飞虫。[删去句中的“、”]
③今天,老师发给我们一张票说:“……”[“说”前加“,”,“我们”后加“每人”]
(5)在语意不明处补上必要的修饰、限制成份。
例:①暑假里的一天,我到妹妹家玩……[是“表妹”,“堂妹”,“邻居妹妹”,还是自家妹妹?]
②“20元一条。”[联系上文,这里应加上“这位”或“那位”]叔叔听了,故意装出一副惊奇的样 子……
③后来[改为“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在南京[加“紫金山麓”]修建了一座陵墓[加“——中山陵”],以供后人瞻仰。
④我换好衣服[根据下文应改为“泳衣”],站在游泳池边,就是不愿下去。
(6)把次序错乱的调顺当。
例:①来到学校,我看见其他的兴趣小组同学已经来了,我们便一起去养兔室。[从前文看,应将“其他的”调至“同学”前]
②你代付的55元书款,我立即汇给你,这本书书名叫《现代汉语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今去信想麻烦你代买一本书。[共5个分句,正确的次序应是:5-3-4-1-2]
(7)把夸大其词的改平实。
例:①我万万没有想到[改为“叫我没有想到的是”],妈妈并没有打我骂我,而是……
②其中最令人可爱[改为“让人感兴趣”]的叫蟒蛇。
(8)把不切实际的改真实。
例:当我接到父亲的电报火急火燎地赶回家时……[现在几乎没有人拍电报了。]
(9)把误用的标点改正确。
例:①我不知道怎么办?[“?”应改为“。”]
②“兰兰,上课认真听讲,别开小差。放学后早点回来,别在路上玩!”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叮嘱,但却凝聚了妈妈对我的爱。[“!”应改为“。”,否则似在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