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包括四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甲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处刑罚。某日,甲趁当地深夜间歇性的拉闸限电之机,盗割了一百多米高压电线,造成供电中断近十个小时。甲某将盗割的电线出售,获利数千元。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破坏电力设备罪
B.破坏电力设备罪和盗窃罪,择一重处罚
C.破坏电力设备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D.盗窃罪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甲的行为危害了公共供电的安全,应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其行为同时构成了盗窃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按照破坏电力设备罪和盗窃罪择一重处罚
12.王某于一日酒后驾车,将行人李某撞成重伤,王某将李某抱上车,将车开到郊外,再将李某放下,事后离去,李某数小时后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 )
A.交通肇事罪,不再定其他罪
B.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加重情节
C.交通肇事罪
D.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CD 解题思路:王某违反交通法规,酒后驾车,构成《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当无疑,但事后将李某抛至郊外致死的行为应为何性质上引之法条又规定:有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王某的行为不属因逃逸致人死亡,但也不能属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而是他对李某死亡后果有放任的心态,主观上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致李某死亡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
13.王某为某国有企业职工,因对单位福利发放问题不满,遂找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控告,对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王某仍不满意。某日王某趁总经理不在,潜入总经理办公室,将一包剧毒药物"毒鼠强"倒入总经理的茶杯中,后因总经理更换茶叶而将毒茶倒掉,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对王某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C.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D.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D 解题思路:王某的行为针对的是总经理本人,不构成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因此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是犯罪未遂
14.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A项中行为人交通肇事后虽然逃跑,但是其逃跑并非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因此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项中虽然行为人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但是被害人是在交通肇事中当场死亡,并非因行为人逃逸、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因此,也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C项中行为人符合本款规定的条件,其认识错误并不影响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据此,D项构成故意杀人罪而非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法定刑情形
15.甲为依法配枪的公安民警,其在一次巡逻中将自己的配枪遗失,因为怕受到组织处分,就没有汇报,而是隐瞒了丢枪的事实,自己私下秘密寻枪。几天之后,当地发生一起持枪抢劫银行的案件,持枪歹徒枪杀了一名银行的保安并劫走巨额现金。经鉴定,歹徒所用枪支正是甲丢失的枪支。则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丢失枪支不报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我国《刑法》第129条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据此,甲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