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基础指导 >

2013年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试题三(11)

2013-05-11 

  41.【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民生闯题的发生来源,后两句主要说的是如果不具备给定的社会条件,民生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由此可知整个文段论述的中心是民生问题的解决受给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本题答案为C。

  42.【答案】C。

  解析:题中最后一句“传统节日反倒有被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淡忘的趋势”所要表达的是在遗忘传统节日的人群中,青年人居多,而不是C项中所说的“大部分青年人”。此外,段中为“淡忘的趋势”,而不是“已经淡忘了”。

  43.【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甚至坐姿与对方相称会使人们谈话时心理上更具有相容感,这能使他人相信彼此是“自己人”,以利于交流。

  44.【答案】A。

  解析:文段共三句话,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系统思维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第一句采用“……才……”引导的条件复旬,从正面论述;第二、三句则从反面说明仅从概念出发进行定性和判断的做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

  45.【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天帝崇拜的产生,然后阐述了其出现的背景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相对应,最后更进一步指出阶级分化在“天帝”产生中的作用。A项全面地概括了文段内容,当选。

  46.【答案】B。

  解析:由“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可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为并列关系。不存在A项的因果关系。故排除。由“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可知,C项的“从根本上看”没有依据,排除。由“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可知,D项“只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选B。

  47.【答案】C。

  解析:C项“对形式的追求是误入歧途”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这并不是完全否定形式的作用,而是承上文强调形式应该“有意味”。故本题选C。

  48.【答案】A。

  解析: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目的和最终结果虽然都是立足于现实,但仍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流派。因此,《等待戈多》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现现实,但不能说它“是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故本题选A。

  49.【答案】C。

  解析:由“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可知,C项推断正确。A项在原文并未体现,且本身说法错误。由“《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可知。B项的“所有作品”说法过于绝对。由“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可知,D项的“不如现实主义所表现的现实来得直观、全面”错误。故本题选C。

  50.【答案】D。

  解析:由划横线前的“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可知,“这种形式”具备两个特点,一为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创新,二为最终能被认可并保留下来,D项准确概括了这两点。故本题选D。

  51.【答案】B。

  解析:黑点同时在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内。

  52.【答案】A。

  解析:两组图形的外部图形分别由圆、三角形、正方形构成。观察第一组图形中,第三个图形的第一个小图形是第二个图形的第一个小图形,第三个图形的第二个小图形是第一个图形的第二个小图形;第二组图形有相同的规律。

  53.【答案】A。

  解析:从每行来看,第一行内部图形每次逆时针旋转45°;第二行内部图形每次顺时针旋转45°:第三行内部图形每次逆时针旋转450°

  54.【答案】A。

  解析:第一组图形的外部线条数与内部小图形个数之和为4、5、6;第二组图形的外部线条数与内部小图形个数之和为8、9、(10),选择A项。

  55.【答案】D。

  解析:左边图形折叠后,A项中上面和前面的两条线不会相交,错误;B项右侧面错误;C项的斜线方向错误:D项可由左图折叠而成。

  56.【答案】B。

  解析:无因管理的定义要点为:没有法律规定或者约定的义务。B项财产代管人不符合要点。故答案选B。

  57.【答案】D。

  解析:角色冲突的定义要点为:①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者几个不同角色;②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时宜而发生冲突和矛盾。A、B、C三项均符合定义;D项没有出现什么冲突和矛盾,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58.【答案】B。

  解析:边际效应定义要点有:①消费者;②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对比选项可知A项中洪某在经商获利过程中并不属于消费者,故不符合①;C、D两项所述情况不符合②,也排除。B项程某的孩子在多次去博物馆的过程中对博物馆的兴趣明显降低了。符合定义。

  59.【答案】C。

  解析:三段论的定义要点是:①前提和结论都是直言命题;②前提是含有三个不同词项的两个直言命题;③每两个直言命题有一个共同词项。A项“或者……或者……”是选言命题,不符合①;B项“如果……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不符合①;C项符合三段论的定义要点;D项前提含有三个命题,不符合②。故答案选C。

  60.【答案】B。

  解析:抢劫罪的定义要点是“强行”。A、C、D三项中甲均没有强迫被害者,不符合定义要点,排除。B项甲乙二人在胁迫丙的情况下,占有丙的现金和银行卡,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B。

  61.【答案】D。

  解析:待命假日的定义要点:①公司要求员工;②假日保持通讯畅通,以保证随时能找到人,投入工作。A项主动加班、B项替同事帮忙、C项自己开网店都不符合①,D项老黄根据经理安排,随时准备接送领导,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D。

  62.【答案】C。

  解析:C项反复锁门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属于“软瘾”。A项中老赵的遛狗习惯、B项中小秦的签名习惯、D项中鹦鹉的说话习惯都不具有强迫性或回复性,与定义不符,故答案选C。

  63.【答案】C。

  解析:名片效应的定义要点是:①相同的态度或②相同的价值观。A、D项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对方相同,符合①,B项是价值观方面与对方相同,符合②,因此都能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符合定义。c项并没有提及态度和价值观,没有体现与他人的相似性,不符合①②,因此不属于名片效应。故答案为C。

  64.【答案】C。

  解析:新闻营销的定义要点是:①在真实、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②企业主动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A项并不是企业主动,B项危机公关不是利用有价值的新闻,均不符合②;D项损害了公众利益,不符合①。C项利用舆论关注,达到了营销的目的,符合定义。故答案为C。

  65.【答案】B。

  解析:“过渡理由”效应的关键信息是: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A项行为是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的舆论压力控制,符合定义;B项是先干一行而后爱一行,由外部的工作导向转向内部的兴趣导向,与关键信息不符;C项员工的热情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的奖励控制,符合定义;D项孩子吵闹的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老人的奖励控制,符合定义。故答案选B。

  66.【答案】A。

  解析:通过录音机可以录制和播放磁带中的内容,通过手机可以写入或者读取存储卡中的内容。

  67.【答案】A。

  解析:教练指导运动员,导演指导演员。

  68.【答案】A。

  解析:可以通过简介和目录来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可以通过关键词和索引来了解论文的大致内容。C项的海报和预告片是对电影的前期宣传,与题干略有不同;D项草案已经有主体内容,也不符合。故答案选A。

  69.【答案】B。

  解析:歌手唱歌,唱歌是一种表演形式;诗人写诗,写诗是一种创作形式。且表演和创作均可以用作动词。

  70.【答案】B。

  解析:丢三落四形容人做事马虎,不细心;投鼠忌器形容人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进行。A项走马观花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而非马虎。

  71.【答案】B。

  解析:由“张浩没打任何人的勾”可知所有人都没得全票,结合“没得全票的人李紫露都打了勾”得出,李紫露给所有人都打了勾。则李紫露给王明、赵杰打了勾。再由“对赵杰打勾的人,王明对这些人都打了勾”得出王明给李紫露打了勾。

  72.【答案】A。

  解析:题干通过不同收入人群的安全感的对比得出结论:收入越低,安全感越低。C项直接削弱了结论;8、D两项都说明安全感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削弱了结论;A项没有涉及安全感,要削弱结论还需要在“生活成本”与“安全感”之间建立联系。故答案选A。

  73.【答案】B。

  解析:由题干得,搞好环境保护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故B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A项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故错误;C项否定前件应得到否定的后件,错误。故答案选B。

  74.【答案】D。

  解析:考查模态词的转化关系。不可能不=必然,所以前半句等值于“所有的错误决策都必然付出代价”;可能不=不必然,所以后半句等值于“有的错误决策不必然造成严重后果”。因此,D项正确。

  75.【答案】A。

  解析:题于要求解释的是“半空的电冰箱比全满的电冰箱消耗更多的能量”。A项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B项开门次数、D项如何有效运作都不能解释题干现象;C项是针对题干现象提出的建议,也不能起解释作用。故答案选A。

  76.【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小张考上北大→小孙考上北大,又由“小李考上了清华,或者小孙未考上北大”可知,如果小孙考上北大,则小李考上清华。因此可知:小张考上北大→小孙考上北大→小李考上清华。又由题干可知,小张未考上北大→小李考上清华。也即无论小张是否考上北大,都可推出小李考上清华,即小李考上清华一定为真。

  77.【答案】C。

  解析:由学者一的话“如果大熊猫灭绝,则西伯利亚虎也将灭绝”等值于“如果西伯利亚虎不会灭绝,则大熊猫也不会灭绝”。

  题干的逻辑关系如下:

  (1)西伯利亚虎不灭绝一大熊猫不会灭绝;(2)北美玳瑁灭绝一巴西红木不会灭绝;(3)或者北美玳瑁灭绝,或者西伯利亚虎不会灭绝。

  以上条件可构成一个二难推理,可以得到结论“或者大熊猫不会灭绝,或者巴西红木不会灭绝”。所以,“大熊猫和巴西红木都将灭绝”必定为假。故答案选C。

  78.【答案】D。

  解析:刘教授的观点是:实体商城的竞争力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会有更多的网络商店取代实体商店;论据是:网购很受年轻人欢迎,相对来说更便捷。

  A项说的是网络购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不代表网络商店不能取代实体商店,削弱程度有限;B项的“高档品牌专卖店”和C项的“黄金珠宝店”都只是特例,不影响刘教授观点的成立;D项说明网店的存在需要有实体店的支撑,也就是说网店不可能取代实体店,很好地削弱了刘教授的观点。故答案选D。

  79.【答案】C。

  解析:题干要解释的现象是:虽然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但纸质书籍在出版业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要解释该现象,只要能够说明纸质书籍的优点或电子书籍的缺点即可,A、B、D都能解释该现象;而C项“仍有一些怀旧爱好者喜欢收藏经典图书”,作为“纸质书籍在出版业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显然不合适。故答案选C。

  80.【答案】B。

  解析:陈华用“挤捏指关节是习惯性动作,并不是故意的”来反驳裁判的违规判罚,B项说明选手的故意行为是判罚的必要条件,而陈华的行为不是故意的,因此不应该被判违规,很好地支持了陈华的反驳;A项对手的行为不能成为自己违规的借口;C项对手不对陈华的干扰提出抗议,不代表裁判不能做出判罚;D项也与是否进行判罚无关。故答案选B。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