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四川省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全真模拟题五(2)

2013-04-09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解析]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2.【C】[解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提出的许多教学原理,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等都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3.【C】[解析]格式塔学习理论在学习的过程、学习中产生的变化的实质以及变化的原因等方面提出了与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相对立的见解,成为认知派学习理论的鼻祖。

  4.【C】[解析]言语信息指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于学习者记忆中的有关事物和组织化了的知识,这种学习结果使学习者能够再现以往所贮存的信息。

  5.【B】[解析]桑代克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为联结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6.【B】[解析]布鲁纳与格式塔学习理论都主张,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结构。所不同的是,在学习的结果上,布鲁纳用“认知结构”这一概念取代了格式塔的“完形”。

  7.【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人只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这种气氛由师生之间逐步扩大到学生之间。

  (4)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8.【B】[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最早提出,后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用来说明有机体的学习,形成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因此,可以认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巴甫洛夫与华生。

  9.【C】[解析]略

  10.【B】[解析]三位一体的心理品德结构观点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就明确认为,任何一种品德结构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三种基本成分,而把道德意志包括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A、C、E】[解析]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若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则无助于强化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12.【A、B、C】[解析]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3.【A、B、D、E】[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足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原则,就是要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多层次、多侧面进行研究,不能孤立、片面、割裂式地看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是指以理论为参照系,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4)教育性原则。研究者进行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

  14.【A、B、C、E】[解析]所谓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已有的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利用,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这就表现出学习的正迁移。

  15.【A、B、C、D、E】[解析]略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凯勒】

  17.【桑代克】

  18.【整合协调原则】

  19.【布鲁纳】

  20.【因材施教】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改正: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

  22.【√】

  23.【√】

  24.【×】改正: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的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

  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25.【×】改正: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答:

  (1)明确联系的目的和要求。

  (2)合理分配联系时间。

  (3)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4)及时反馈。

  27.答:

  (1)从迁移的结果看,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

  (2)从迁移的情景看,分成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3)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分成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4)从迁移的内容看,分成一般性迁移和特殊性迁移。

  28.答:

  (1)道德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并有明显发展。

  (2)道德情感更具有自觉性。(3)道德情感仍然不稳定且难于自制。中学生道德情感社会性发展趋势有三级水平,一级水乎是利己的情趣;二级水平表现为重感情,讲义气,能与同学和睦共处,但常与几个小团体亲密无间,尚未意识情感的社会意义;三级水平的学生能自觉热爱集体,具有集体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

  29.答:

  (1)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

  (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

  (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5)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30.答:

  (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2)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

  (3)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连续性。

  (4)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阶段性。

  (5)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

  31.答: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是一种新观点与新思潮,它对学习与教育理论的进步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首先,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将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对只注重学科知识学习与教学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

  其次,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根据自己对人性的了解来认识学习的本质与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学习、自由学习。

  第三,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根据人本的准则来考虑学习的条件,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由上所述,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力地冲击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等学派对教育心理理论与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教育革新,为学习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然而,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的作用,无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这是一种片面强调遗传决定发展的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该理论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学习要以学习者的自由活动为中心,只注重学习与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与爱好,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科学习中的主导作用,降低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影响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32.答:

  (1)在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中,以下几个主观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①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②教师的仪表、作风和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③师生平等交往对教师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

  ④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获得有较大的影响。

  (2)教师威信形成之后,维护和发展已形成的威信也十分重要。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本身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①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教师要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威信,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对威信有正确的认识,把威信与威严区分开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维护自己的威信。

  ③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职责是向青年一代“传道”、“授业”、“解惑”。这要求教师根据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点,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使他们顺利成才。教师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能激起学生的敬佩之情,提高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④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