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价,一个腐败,可能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最让中国人揪心的两件大事。这两件事情有关联性,但房价的问题应当说解决起来的难度比治理腐败更小一些。
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继续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这被视为2月20日出台的楼市调控“国五条”的加强细则。通知中提到了新一轮限购的原因,“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房价上涨预期增强,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
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市场上有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政府管理和调控,就是那只“看得见的手”。本届政府任期内,多次伸出“看得见的手”,调控房价。仅最近3年,就于2010年1月出台“国十一条”,2010年4月17日出台“国十条”,2010年9月29日出台“九月新政”,2011年1月26日出台“新国八条”,到2月20日出台“国五条”。可以说,“两只手”在房价上掰腕子,角力的结果是“看得见的手”愈挫愈勇,屡“败”屡战。这次“国五条”成效如何,我不敢妄加断言。但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政府部门应当记取“屡战屡败”的教训,及早准备下一轮再战的“政策弹药”。
从理论上说,央行在政府手里,土地在政府手里,开发商不过就是一个盖房子、卖房子的,自身没有多少资金,大部分都是从银行贷款或上市融资,或者是卖楼花从购房者那里先拿钱后干活,为什么开发商每一次都能让调控变“空调”呢?中国的开发商最有名气的是任志强、王石、潘石屹吧,这三个人就算是开发商集体的代表吧,说他们很精明我们都承认,若说他们比制定调控政策的政府官员精明多少,那就很难比较了。但他们每次都能预言准确,集体突围,一次又一次让房价成为难以驯服的“怪兽”,岂非咄咄怪事?我有时甚至怀疑有些措施的制定是否过多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不然他们怎么总是轻而易举地找到破解之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策”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