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公积金入市只赚不赔,若没有利益均享机制的话,公众是绝不可能答应。更何况,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中国股市的不确定性,更加大了这种风险的程度,使得资金的安全性难有保障。在这种上下冲突情况下,与其让有关部门为了局部私利而大造声势,以舆论造势裹挟民意,并最终在渐行式推进中实现 “温水煮青蛙”的目的,不如对公积金能否入市,怎么入市,如何确立权责,从法律层面进行一次明确,以此形成全民共识,使入市行为真正“师出有名”,以符合公积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实际需求。
公积金系关民生,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任何政策的调整,用途的改变都必须经过民意的检验。公积金在收支上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向,一边是房贷程序复杂,指标卡得过死,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钱未能用在关键处,花在刀刃上;一边又是2.1万亿元躺在银行里睡大觉,成了人人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根本上讲,就在于公积金未能从民生的角度出发,使用效率过低,才有了虚假的“善意”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