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指导 >

2013公考时政热点——信息公开与官员说话(1)

2013-02-16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信息公开与官员说话

  官员得要学会说话!谁说的?这话太损了。官场中人还不会说话?先别发火,前些天,人民日报不也刊出公众“最反感的官话套话”吗,那意思就是,今后别再官腔官调说官话套话啦。不说官话套话,又说什么呢?

  说及官话套话,许多人的诠释都是漫画式的:腆着肚子,拖腔拖调,口若悬河;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其实,不尽然。请看昨日本地媒体的报道。在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针对一些热点民生话题与官员之间有如下问答:“千亿养老金营运情况怎样?通报了才好说;最低工资标准何时上调?方案征求意见中;大病医保方案何时出台?方案征求意见中;您怎么看医保基金缺口?运作没有大问题……”对这样的互动,你会作何感想?问题是回答了,但疑惑照旧。答与没答,结果差不多,但“程序”走完了。

  这或许才是现实中官员话语最常见的情景。说者,是认真的,诚恳的,甚或笑眯眯的,绝对挑不起“什么态度”的火气,但观者却分明嗅到某种官场气息。而当公众权利意识觉醒,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值直线上升,往往触碰到“官话套话”这堵软绵绵的墙,既无奈,又反感。

  其实,官员也有难处。身在官场,拍不了板的话,不能说;领导定了调的,不能乱说;能说的,话说几分,到何分寸,也得拿捏好。否则,上头怪罪,其他部门指责,说多错多。再或者,有些问题又是三言两语说不清,只有高度概括,但民众与媒体又以为你有意掩盖真相。

  说到底,“官话”该怎么说,不仅关乎官场作风,也事关决策的民主与透明原则。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早已颁布,明确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特例,但在不少官员内心,权力和决策的“神秘化”仍是思维定势,没有形成文件的东西就不可外泄。至于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云云,只有让位于其次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