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爱憎分明,人民的眼睛雪亮。就像网友热捧“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大家也痛恨“舌尖上的浪费”。而这样的公众情绪,近日得到中央的回应:“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舌尖上的浪费,当然涉及道德感的问题。“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是大有必要提倡的社会风气。而餐桌上的公款浪费,问题的尖锐性远超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感,根子在于制度。与此相关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预决算。这些胡吃海喝的钱哪来的,谁给了这些预算?充斥着奢靡餐饮(或美其名曰“会务”)发票的账目,又是如何通过决算的?遏制浪费的关键,从最现实的层面看,不在于道德感的较量,而在于预决算表决器里的角力。
表决器角力的实质,在于有着自我强化、自我膨胀冲动的权力,与监督、制约的权利之间的角力。某种程度上,餐桌上的问题,办公桌上见分晓。办公桌上的权力知道自己的边界了,餐桌上的酒杯也就知道自己的深浅了。
直接决定着权力疆域有多宽广的,就是表决器里权利的多寡。一旦表决器虚置,权力空洞化,权力当然就可以信马由缰——酒杯便成无底洞,便成吞噬社会正气与公众信任的黑洞。
如果表决器真的起到了作用,预决算真的成为最严厉的“天条”,问题也就简单多了。不是“不准”胡吃海喝,而是“不能”胡吃海喝——根本就拨不出这笔钱来。因而从长远看,把“埋单的手”也就是“花钱的权力”关进笼子,比给吃喝的嘴巴套上笼头更靠谱。
笼子发挥效能,不仅解决了笼头的问题,舌尖上的公款浪费就会迎刃而解,公务领域的其他浪费自然也会收敛。更重要的在于,无论是基于公众期待,还是从中央一系列规定的政治雄心看,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显然只是一个突破口。厉行节约,更深远的诉求是重塑我们的社会文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