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腹泻概述:
婴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因饮食不当和肠道内、外感染引起,气候改变易诱发本病。肠道内感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最多见,病毒与真菌也可引起本病发生。好发于夏秋季节,临床除腹泻和呕吐外,常可伴发热、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
二、婴儿腹泻病因病理
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及脾肾阳虚为主。泄泻病变都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气下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以致合污而下,导致泄泻。外感风寒,可致风寒泻;暑湿浸淫,成为湿热泻;乳食停积,成为伤食泻;脾胃虚弱,则为脾虚泻;由脾及肾,则为脾肾阳虚泻。乳婴儿常可因突受惊恐,导致脾运紊乱而泄泻。凡暴泻者常伤阴,久泻者常伤阳,病重者阴阳两伤。
三、婴儿腹泻辨证分型
1.伤食泻症状:大便稀薄而臭,脘腹胀满,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不思饮食,暖气酸臭,舌苔腻,脉滑。
征候分析:小儿乳食不知自节,饮食入胃,停滞不化,郁而化热,食物腐败,故大便稀薄而臭。宿食内停,浊气上逆,则纳呆、脘腹胀满。食滞而中焦气机不畅,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舌苔腻、脉滑,均为伤食之象。
2.风寒泻症状:泄泻清稀,便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可有发热形寒,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客于胃肠,脾失健运,故大便色淡,清稀多泡而少臭。寒湿内盛,气机受阻,则肠鸣腹痛。兼有表证,故发热形寒,舌苔薄白等。
3.湿热泻症状:腹痛即泻,大便色黄绿,气味秽臭,夹有粘液,肛门灼热,发热烦渴,小便短少,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内蕴,传化失常,气机受阻,故痛则即泻,大便色黄绿而秽臭。肠中湿热留滞,故肛门灼热,烦渴溲少。证性属热,内蕴外蒸而发热。苔薄黄,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4.脾虚泻症状:大便稀薄,水谷不化,不思乳食,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软。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常,故大便稀薄。脾阳不振测水谷不化。脾虚而气血生化不足,故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软,均为脾虚之象。
5.脾肾阳虚泻症状:久泻不止,粪便清稀,完谷不化,小便清长,面?s露睛,精神萎软,形寒肢冷,舌胖质淡,苔薄白,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