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考点: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一)病因病理
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5%左右,其他有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病双球菌、大肠杆菌等。侵犯途径可远处病灶经血行播散、邻近病灶直接蔓延或关节开放性损伤,化脓菌直接侵入。
病理改变分为以下三期:
1.浆液性渗出期 细菌侵入后滑膜充血、水肿、渗出。关节软骨无明显改变,此期如得到合理治疗,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
2.浆液纤维素渗出期 病变进一步恶化,除浆液渗出增多外,并有大量白细胞和纤维蛋白,渗液混浊,纤维蛋白沉积在关节软骨表面,阻碍软骨代谢,软骨破坏。纤维蛋白沉积引起关节粘连。预后关节功能部分受损。
3.脓性渗出期 炎症侵入软骨下骨质,关节软骨和滑膜破坏,脓性渗出液使周围组织发生炎性改变,关节粘连和破坏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这不可逆的变化使关节功能严重受损,必定遗留下后遗症。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尤以体弱多病的小儿。好发于髋关节和膝关节。
1.全身表现 起病急骤,全身炎症反应明显,乏力、食欲不振、寒战高热,体温可在39℃以上,严重感染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
2.局部表现 病变关节剧痛、红肿、功能障碍。关节呈半屈位,拒绝活动和检查。
如膝关节化脓性炎症检查可出现浮髌试验阳性。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自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关节腔穿刺抽脓细菌培养,一般可获得阳性结果。
2.X线检查 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骨骨质疏松,当软骨面破坏后,X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破坏后骨面毛糙,X线检查呈现虫蚀样改变,严重者可有骨性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