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局部浸泡 用于消炎、镇痛、清洁创口等。
(1)用物 浸泡盆(大小按浸泡部位选用),内盛43-46℃热水或药液半盆,水温计,另备70℃左右的热水或药液作加温用。
(2)操作方法将需浸泡的肢体慢慢放入盆中,调节水温至病人能够耐受的程度,并逐渐添加热水或药液,以维持所需温度。浸泡时病人的体位要舒适,以免造成肌肉紧张、痉挛等。浸泡30分钟,擦干肢体,如有伤口者,按换药法处理伤口,整理用物。
5.热水坐浴可减轻盆腔、直肠器官的充血,达到镇痛、消肿和清洁作用,常用于肛门手术前后、直肠瘘管及会阴伤口炎症等。阴道出血、月经期、妊娠末期与盆腔器官有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1)用物 坐浴盆及坐浴椅(图13-13)无菌纱布2块,水温计,热水瓶,高锰酸钾粉,95%酒精,火柴。
图13-13 坐浴椅及盆
(2)操作方法
①消毒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倒入坐浴液(配成1:5000高锰酸钾溶液),以浴盆的1/2满为宜,将温度调至38-43℃
②嘱病人排便后坐入盆内浸泡20-30分钟,擦干臀部,根据伤口情况进行换药,整理用物。
如用中药坐浴(野菊花,夏枯草等),应先熏后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