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理评估
(一)麻醉、手术方式和术中情况
了解病人采用的麻醉、手术方式、涉及的范围、大小及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安置的引流管等信息,便于术后观察和护理。
(二)目前病人状况
1.心理状况 评估手术后病人的心理反应,对手术后果的接受程度(如手术已致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变者是否担忧对今后生活、工作及社交带来不利影响),以及对术后康复的认知和信心。
2.身体状况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水平、切口状况、引流情况以及不适主诉等。
3.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必要时可行胸部X线摄片、B超、CT、MRI检查等,了解脏器功能恢复状况。
二、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应根据病人麻醉和手术的具体情况,做好病人的接收工作及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工作。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缓解不良心理反应,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二)观察生命体征
1.血压 大手术后或有内出血倾向者必要时可每15~30分钟测血压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1~2小时1次;中、小手术后每小时测血压1次,直至平稳,并作好记录。
2.体温 体温变化是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刺激的防御反应。术后病人体温会略有升高,但一般低于38℃。1~2天后恢复正常体温升高。
3.脉搏 随体温而变化。失血、失液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时,脉搏可增快、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变小;若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可为心力衰竭的表现。
4.呼吸 随体温升高而加快,有时可因胸、腹带包扎过紧而受影响。若术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时,应先检查胸、腹带的松紧度是否适当,同时应警惕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可能。
(三)体位
全麻尚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道,清醒后且血压平稳者可取半卧位;椎管内麻醉者,应平卧6~8小时,以防因脑脊液外渗而出现头痛;局部麻醉者,可视手术和病人需求安置体位。颅脑手术后,无休克或昏迷,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部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和有效引流;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腹部手术后,多采用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既能降低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又利于呼吸;腹腔内有感染者,若病情许可,应尽早改为半坐位或头高脚低位,以利有效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