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第一章模拟题--阅读理解能力(附答案)(5)

2012-08-19 
阅读理解能力

(三)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就渐渐地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节选自刘鹗《老残游记》,齐鲁书社,1985,个别用字有改动)

  1.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句( )。

  A.高贵典雅

  B.清而不寒

  C.艳而不俗

  D.风韵犹存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词语的比较。由上下文对这一女子的描写来看,应该是不艳不俗,也不高贵典雅,又从“秀而不媚”的形式来看,应该是“清而不寒”。

  2.文章除了描写王小玉的歌声,还着重描写了她的( )。

  A.唇齿

  B.体态

  C.动作

  D.眼睛

  【参考答案1】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段的理解能力。由第一段“那双眼睛,如……”可以看出,文章描写了她的眼睛。

  3.文中写歌声“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是指( )。

  A.高亮悦耳

  B.余音绕梁

  C.飞扬飘逸

  D.富有弹性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能力。“余音绕梁”是指听完歌声以后的感觉。

  4.形容王小玉的说唱,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第二、第三段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小玉的说唱。

  5.文章用各种感官感觉的描写来表现王小玉的歌声。下列选项中与文章相符的是( )。

  A.触觉、味觉、视觉

  B.听觉、味觉、视觉

  C.嗅觉、听觉、味觉

  D.听觉、触觉、视觉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描写的角度。文章中没有出现视觉、触觉的描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