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护士 > 复习指导 >

2013年护士资格辅导——急诊科工作制度(4)

2012-08-03 
本文介绍了急诊科工作制度,供大家学习!

  母婴室工作制度

  一、母婴同室收住对象

  1、住院分娩的产妇(含剖宫产)及新生儿均收入母婴同室。

  2、有严重并发症,如心衰、子痫、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产妇和高危新生儿,母婴暂不住同室,待病情好转后再入母婴同室。

  3、高危新生儿的母亲可留住母婴同室病房,有条件时可允许母亲到高危儿病室哺喂母乳或挤出母乳送高危儿病室,用小勺或滴管哺喂。

  4、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不需隔离或抢救的疾病时,可留住母婴同室治疗。

  二、母婴同室责任制护理制度

  根据人员和病室床位情况,护士可主管一定病室或床位的护理工作,称责任制护理。

  1.白班者至少提前5分钟到岗接班后做晨间护理,整理婴儿床,给婴儿洗澡并教给产妇学会洗澡。

  2.指导母亲掌握正确哺乳体位和含接姿势,协助母亲学会正确挤奶方法等。

  3.帮助产妇在产后1-2小时内喂奶,注意观察婴儿吸吮情况,大小便次数,做好记录,随时巡视婴儿表现,发现异常随时报告医生。

  4.若发现婴儿哺乳量不足,要宣传鼓励频繁吸吮,协助端正体位及正确含接,指导加强营养及注意休息,也可适当吃下奶药。

  5.随时为婴儿尿布,并为产妇做换尿布示范。

  6.随时向产妇及家属继续宣教母乳喂养、常见病防治和科学育儿等知识。

  7.做产褥期观察护理工作。

  1)、观察子宫复原情况;

  2)、检查产后伤口愈合、恶露等情况;

  3)、冲洗外阴,保持清洁。

  8.坚持母婴24小时同室,若有医疗处置或洗澡要分开时,也不能超过一小时。按时给母婴试温,给术后产妇喂饭、喂水等。

  9.给产妇做必要的治疗(如肌注、服药等);

  10.严格执行探视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高压氧舱工作制度

  一、医护人员应着装整齐,仪表庄重,工作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确保高压舱治疗时的安全。

  二、非本室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参观者须经请示同意方可接待,室内严禁吸烟。

  三、熟悉高压舱环境及各种设施的性能,掌握操作使用方法,保证各部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四、除操舱人员外,操纵台上所有仪表、开关、通讯联络系统一律不准随便触动。开舱期间不准私用舱内外专线联络电话。不准聊天、听音乐等。

  五、舱内应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器械及常规用物,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补充,定位放置,保持常备状态。

  六、病员进舱 前须更换棉织衣、裤、袜及拖鞋,严禁将易燃、易爆、怕压物品带入舱中,如化纤衣服(棉纶、尼龙、涤纶、睛纶)、乙醇、打火机、火柴、钢笔、手表、收录机、传呼机、手机等。每次进舱 前严格督促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七、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详细介绍进舱的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心理,以取得病人合作。

  八、禁止在舱 内打闹、来回走动及大声喧哗,禁止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及其他杂物,更不准乱动舱内设备和用重物敲击舱壁,以免发生意外。

  九、操作人员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不准私自外出。要经常与舱内保持联系,询问病情变化,遇有特殊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应急处理。

  十、严格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操作记录,未经请示不准随便更改治疗方案。

  十一、出舱后清理舱内卫生,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及时通风30分钟,地面用0.2%过氧乙酸拖地,每周大扫除1次,每月空气培养1次。保持舱内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

  十二、芽孢杆菌感染或传染病出舱后应全面彻底消毒,关舱3天,细菌培养连续3天阴性后,方可启用。

  T型管引流的管理制度

  一、标准:病人施行总胆道探查术后,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以维持胆道的通畅。

  二、标准程序及操作步骤:1、向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解释引流的原因。2、分为因定T型管。保证有效引流。3、检查任何异常,并相应的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有导管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4、观察、记录并报告引流出的胆汁量及性状。

  三、结果标准:1、病人及其他重点人员对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T型管不宜太短,尽可能不固定在床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3、下床活动时,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返流逆行感染。4、观察胆汁引液的颜色、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必要时送胆汁作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ml,色清亮、呈黄或黄绿色,以及逐渐减少至200ml/d左右。5、术后放置10-14天,如体温正常,黄疸消失,胆汁减少至200-300ml/d左右无结石残留,可考虑拔管。

  胃肠减压的管理制度

  一、标准:病人通过胃管抽吸安全地清除胃内容物。

  二、标准程序及操作步骤:1、向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解释原因及操作步骤2、确定胃管开放且置入正确。3、按医嘱所指示的间隔,用注射器以适当压力抽吸胃内容物。4、如有医生指示,需将胃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5、检查任何异常,并相应地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有导管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6、观察、记录并报告抽出的胃液的量及性状。

  三、结果标准:1、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对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按医嘱所指示的间隔抽吸胃内容物或引流至引流瓶内。3、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相应地给予适当处理。4、准备记录。

  留置导尿管理制度

  标准:留置导尿病人接受会阴护理,以减少尿道感染。

  结构/程序标准:1)向病人/家属说明原因及过程。2)确保尿管在正确的位置。3)使病人尿液引流袋在膀胱以下的位置。4)每天会阴护理5)鼓励病人每天饮水2000毫长以上(除非不允许)。6)发现任何尿道感染的病状和体征,并对症处理。7)观察、记录、报告尿液的性质和量,如有脱管应立即通知医生妥善处理。

  结果标准:1)病人/家属对所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病人尿管通畅,紧密连接。3)保持病人会阴部清洁。4)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5)准备记录。

  胸腔闭式引流管理制度

  标准:病人在闭式引流的作用下,维持肺的最佳扩张能力。

  结构/程序标准:1)向病人/家属解释保持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的步骤及重要性。2)定期评定病人的肺功能及生命体征。3)确定胸腔引流的位置,避免扭转和牵拉。4)使引流装置固定在胸导管插入部位以下。5)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6)给胸腔引流装置以低位吸引。7)如果暂时将引流器的位置高出引流口,需将胸腔导管用钳子夹住。8)如果引流处敷料已污染,在无菌操作技术下更换敷料。9)协助病人翻身,促进肺的扩张及引流。10)鼓励病人进行呼吸及咳嗽运动。11)发现不适应反应,给予对应处理,如有脱管应立即通知医生妥善处理。12)观察、记录、报告引流液的性质及护理。

  结果标准:1)病人/家属对所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病人的肺功能改善。3)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4)准确记录

  脑室体外引流管的管理制度

  标准:病人通过硅胶管置入侧脑室,使脑脊液引流通畅,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标准程序及操作步骤:1、向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解释引流的原因。2、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5-20cm为宜。3、确定引流管位置正确,保证有效引流。4、检查任何异常,并相应地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有导管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5观察、记录并报告引流出的脑脊液的量及性状。

  结果标准:1、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对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严格保持引流液的高度:高于脑室15-20cm为宜。3、注意引流液的速度:禁忌流速过快。骤然降压有发生出血或脑疝的危险。4、控制引流液的量: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5、观察脑脊液的颜色与改性状: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术后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脑脊液浑浊,常提示颅内感染。6、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整个装置应保证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