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状元”一说被有关部门刻意淡化,尽管为防炒作高考分数已不再张榜公布而是通过网络查询、声讯电话等方式通知到本人,然而,随着各省市高考分数的陆续发布,从招生学校到大众媒体,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就得到“状元”名单。更有好事者,迅即将各省份文理科高考头名集成一份“状元一览表”,每个人的总分、各科成绩和毕业学校等,一目了然。
这样一份“年度状元图”已随着高考的恢复持续了30年,且前些年曾愈演愈烈。有心人依据这份状元图进行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状元们在进入大学和踏入社会后,真正显示出异于常人的优异才干,日后成长为一个行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的比例,很小。这一结论,曾引起社会对应试教育的反思。
今年高考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知名中学,陆续爆出众多尖子学生转投国外高考、拼搏欧美名校的消息。加上国内顶尖高校推优和自主招生等新招生路径的逐渐打通,摆在优秀学子面前的升学选择越来越多,京沪个别名校最终参加国内“裸考”的学生甚至只剩下寥寥数十人。在这些地区,状元桂冠实际上已在黯然褪色。
眼下状元榜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为各省市的知名高中、国内几所知名大学提供一点招生宣传、抢生源竞争的砝码,让他们得以因为状元的广告效应而在新一轮优秀人才选拔中圈得更多好材料。只要看看近年来各省份状元的出身学校,就能发现,在每个省市,占据鳌头的状元们,几乎总是出自那么几所名校。在北京,人大附中便是无可争议的状元基地。以往10年间,北京市约半数状元都出自该校,今年也是文理状元一校包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