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七(附答案)(2)

2012-05-30 

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C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点的记忆,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2.ABCD

  【解析】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第二,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第三,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第四,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3.ABCD

  【解析】此题考查教育现代化这一界定包含的相互联系的含义。

  4.AB

  【解析】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基本观点: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4.ABC

  【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6.ABCD

  【解析】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必须: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第二,加大教育督导力度;第三,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第四,加强各级各类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7.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热点内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8.ABCDE

  【解析】教师热爱学生就必须做到: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

  9.ABC

  【解析】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的措施有: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

  10.ABCD

  【解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比较突出,其积极的心理特点表现有:第一,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第二,进取心较强;第三,求知欲强,兴趣广泛;SS四,思想活跃。

  11.ABC

  【解析】学生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

  12.DE

  【解析】课程按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它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3.ABCD

  【解析】我国从2001年开始推行教育基础改革,新课程标准产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第二,课程功能发生了变化;第三,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第四,课程管理发生了变化。

  14 ABCDE

  【解析】此题考查对教科书的使用,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教科书必须:整体把握教科书、重点设计教科书、充分利用教科书、及时引进新知识、适当补充乡土教材、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15.AB

  【解析】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16.ABC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

  17.CDE

  【解析】讨论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启发引导;第三,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18.ABC

  【解析】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综合式三种。

  19.ABCDE

  【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20.ABC

  【解析】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1.ABCDE

  【解析】实现德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评比竞赛法、奖励与惩罚法等。

  22.ABCDE

  【解析】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其中常规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23.ABC

  【解析】处罚主要有三种形式:否定、批评、处罚。

  24.ABCDE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即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5.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关于课外活动的有关记载,熟记课本即可。

  26.D

  【解析】此题是课外活动的特点之一。主要考查的是课外活动的自主性的特点。

  27.ABCDE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培养积极分子的基本要求。

  28.ABCD

  【解析】此题考查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的特征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9.ABC

  【解析】此题考查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注意和班会的组织区分开。班级管理的三个环节是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总结评价。

  30.BCD

  【解析】考查新兴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要注意与传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二、填空题

  1.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启发式

  2.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3.十二大 4.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5.加里宁 6.口头表达

  7.课程标准8.教科书

  9.赫尔巴特 10.巩固性

  11.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12.因材施教

  13.情感陶冶法 14.1986

  15.松泽光雄

  三、判断说明题

  1.答:正确。

  (1)学校的作用在于尽可能加快人的身心发展的变化速度和实现发展目标的时间。

  (2)学校教育是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训练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使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2.答:错误。

  这侵犯了学生的学习权,学习权是指学生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如听课、作业等权利。

  3.答:错误。

  (1)布鲁纳在课程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这不是他的著作。

  (2)拉尔夫•泰勒对课程理论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构架。

  4.答:错误。

  (1)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2)直接经验是学生理解和加深对所学的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在个人积累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将人类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5.答:错误。

  课题来源于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值得研究,都可以成为课题。衡量一个问题是否成为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问题必须有研究意义。

  第二,问题必须有科学性。

  第三,问题必须明确具体。

  第四,问题要新颖。

  第五,问题要有可行性。

  因此,将所有的教育实践问题归为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

  1.答: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0 5分)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0.5分)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0 5分)

  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0.5分)

  ④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0.5分)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0.5分)

  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0.5分)

  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0.5分)

  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0.5分)

  ④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0.5分)

  2.答:实施素质教育必须: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2分)

  ①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整个世界的发展形势,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第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探索与追求说明素质教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②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要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和师生观。

  第一.人才观是对人才基本问题所持观点的总称,现代人才观体现是“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第二,教育质量观是对教育质量的基本认识,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发展的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第三,素质教育倡导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确立教师的实践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发展地位。

  (2)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2分)

  ①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价值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管理,简政放权,加强指导。

  ②加大教育督导力度。教育督导是一种教育行政监控职能活动,是由教育督导机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及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活动。为了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加大教育督导的力度。

  ③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教育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调控和激励的作用,是保证素质教育活动沿着既定目标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④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和多次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特长的发挥。

  (3)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分)

  ①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②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

  ③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3.答:(1)教师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分)

  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2分)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困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答: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应该:

  (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1分)

  (2)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1分)

  (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1分)

  (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2分)

  五、论述题

  1.答: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各育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依存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5分)

  (1)五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4分)

  (2)五育之间的联系

  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联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②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3分)

  2.答: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3分)

  (2)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

  教育行动研究根据时间性,可以分为前摄性行动研究和应答性行动研究。(2分)根据行动研究的组织形式,教育行动研究可分为:独立型研究、小组合作型行动研究和组织合作型行动研究。(2分)

  (3)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②拟定研究计划;③实施行动研究;④进行总结评价。(4分)

  (4)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与局限

  优点:教育行动研究简便易行,参与性强,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动态结合与反馈中。(2分)

  局限:不太适用于大规模、大范围的研究;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2分)(三种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任选一种即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