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六(附答案)(2)

2012-05-30 

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C

  【解析】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其代表作为《教育漫话》。

  2.ACD

  【解析】学制基本类型有:双轨制学制(英国)、单轨制学制(美国)和分支制学制(苏联)。

  3.C

  【解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

  4.D

  【解析】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

  5.BD

  【解析】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要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6.B

  【解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改变,从口耳相传,到面对面交流,再到多媒体和互联网支持的教学,都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制约。

  7 D

  【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反映了脑体分离和脑体对立的社会情形。

  8.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的特定方向的发展,即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9.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10.B

  【解析】第一次全教会是1985年5月15日至19日召开的,会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全教会于1994年6月14日至17日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于1999年6月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1 ABC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12.ABC

  【解析】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13.C

  【解析】作为学生人身权利一部分的人格尊严权是指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剥削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14.C

  【解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古代教育中,就有了从事教育工作但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培训的教师。直到大机器生产时代,才出现了专门培训和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

  15.ABCDE

  【解析】课程标准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内容。

  16.AC

  【解析】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文化的发展在内容上丰富了课程资源。文化的发展不断刷新人们的学科分类从而促进课程结构的更新。

  17.D

  【解析】课程选择就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18.AB

  【解析】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考查和考试。考查一般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的一种经常的、小规模或个别的检查与评定。考试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的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

  19.ACDE

  【解析】教学过程作为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1)间接性和简捷性。(2)交往性与实践性。(3)教育性与发展性。(4)引导性与指导性。

  20.C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和知识的逻辑性特点。

  21.B

  【解析】按教学的任务,课可以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按教学的方法,课可以分为演示课、实验课等。

  22 ABCD

  【解析】孤僻属于性格问题,而不是品行性问题。

  23.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班主任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4.C

  【解析】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纪律是儿童自觉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

  25.A

  【解析】常见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家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通讯联系等都是非行政性的。而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属于行政性机构行为。

  26.D

  【解析】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没有明文规定和成员编制,成员之间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如学生自发形成的兴趣小组。

  27.ABCD

  【解析】一个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

  (1)研究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假设一般应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做出推测判断;

  (3)研究假设应该表述清楚,简单明了;

  (4)研究假设必须是可以检验的。

  28.ABCDE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比较法等。

  29 D

  【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30.ABC

  【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二、填空题

  1.《理想国》 2.校、庠、序

  3.学科中心课程 4.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5.生产力发展水平 6.调整和更新

  7.观念8.教育实践活动

  9.指导意义 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学科课程标准或课程标准 12.讲授法

  13.事实说服 14.民主型

  15.科学研究

  三、判断说明题

  1.答:正确。

  人类社会早期教劳是结合的,密不可分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脑体分离,脑力劳动者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教育活动,于是产生了学校。

  2.答:错误。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本体。

  3.答:错误。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4.答:错误。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和内在素质提升的过程。获得教师资格只是专业化进一步提升的前提。

  5.答:正确。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这些观念、原则、规范能够使个体社会化。同时也由于它们具有充分的社会性,个体才能察觉到社会所给予他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特定任务。

  四、简答题

  1.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分)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分)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分)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分)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0.5分)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0.5分)

  2.答:第一,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小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1分)第二,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1分)第三,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1分)第四,综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2分)

  3.答: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实施的渠道或形式。(1分)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分)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1分)

  (3)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1分)

  (4)少先队活动;(0.5分)

  (5)班主任工作。(0.5分)

  4.答: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导向和动力。(1分)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有:(1)要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1分)(2)要把“明天的快乐”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1分)(3)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商量来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1分)(4)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情况。(1分)

  五、论述题

  1.答:(1)实施素质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1分)①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想获得个人发展,取得组织的成功,赢得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3分)②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1分)

  (2)要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11分)①充分发挥政府作用。(1分)政府行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这是由政府行为的性质、作用和政府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决定

  的。②加大教育督导力度。(1分)③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1分)④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1分)

  (3)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分)①改革内部管理机制。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1分)②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校长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2分)③改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1分)

  2.答:我国中小学适龄儿童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具备的积极的心理特点有:(1分)

  (1)智力发展水平较高。(1.5分)

  (2)进取心较强。独生子女较强的进取心体现为好胜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优越感较强。(2.5分)

  (3)求知欲强,兴趣广泛。(1.5分)

  (4)思想活跃。(1.5分)

  独生子女比较明显的消极的心理特点有:(1分)

  (1)自我中心。(1 5分)

  (2)依赖性强。(1.5分)

  (3)心理承受能力差。(1.5分)

  (4)娇气十足。(1.5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