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五(附答案)(1)

2012-05-30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包括( )三个基本要素。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环境

  E.教育设施

  2.西欧中世纪的学校主要是教会学校,它分为( )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大主教学校

  C.教区学校

  D.教士学校

  E.骑士学校

  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 )两个方面。

  A.生理的发展

  B.心理的发展

  C.感知的发展 D记忆的发展

  E.思维的发展

  4.“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格塞尔

  B.吴伟士

  C.华生

  D.霍尔

  E.施太伦

  5.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发展性

  E.顺序性

  6.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宿命论

  E.社会发展学说

  7.素质教育倡导的师生关系是( )。

  A.民主

  B.平等

  C.和谐

  D.从属

  E.上下级

  8.第一次从法律地位上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小学道德实施纲要》

  D.《宪法》

  E.《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9.教师除担任一般角色外,在新课程中所担任的角色有(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资源的建设者

  D.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E.教学课程的决定者

  10.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

  A.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B.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C.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D.学生是具有独特的发展性的个体

  E.学生是学习具有目的性的个体

  11.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为( )。

  A.学校

  B.儿童

  C.知识

  D.社会

  E.环境

  12.下列学者对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斯宾塞

  B.博比特

  C.泰勒

  D.施瓦布

  E.罗杰斯

  13.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布莱梅尔德

  B.弗莱雷

  C.卢梭

  D.罗杰斯

  E.杜威

  14.我国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三个层次。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案

  E.课程目标

  15.古罗马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 )的学习过程理论。

  A.“模仿”

  B.“理论”

  C.“练习”

  D.“培训”

  E.“知识”

  16.下列人物中,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上持有实质教育论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

  C.卢梭

  D.罗杰斯

  E.杜威

  1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

  C.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D.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E.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演示法

  19.与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相比,我国小学德育具有咀显的特点,体现在( )。

  A.基础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E.灵活性

  20.德育过程由( )等要素构成。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E.德育课程

  21.实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实现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

  B.其他学科教学

  C.社会实践

  D.少先队活动

  E.社会劳动

  22.情感陶冶法主要是以( )来感染和熏陶学生。

  A.教师自身的美

  B.环境美

  C.情景美

  D.艺术美

  E.心灵美

  23.下列能体现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是( )。

  A.不姑息迁就学生

  B.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C.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D.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E.坚持正面教育

  24.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形式上的多样性

  D.活动上的自主性

  E.组织上的严格性

  25.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体育活动

  E.社会活动

  2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 )。

  A.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B.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C.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

  D.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之间的纽带

  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7.班集体对学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

  B.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E.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8.下列选项中属于优等生特点的是( )。

  A.理想远大,品质优良

  B.聪明好学,成绩优秀

  C.容易产生优越感

  D.容易滋长自满情绪

  E.表现欲不强

  29.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 )。

  A.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B.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C.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D.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E.教育科学研究推动教育发展的唯一发展源泉

  30.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科学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__________ 。

  2.__________—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3.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__________ 。

  4.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是__________ 。

  5.韩愈在《师说》中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明教师担任的是__________ 的角色。

  6.__________也叫“经验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7.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__________ 。

  8.__________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9.儒家思孟学派在__________ 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10 .__________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的__________ 的德育原则。

  12.《学记》中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__________的重要性。

  13. __________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对活跃学校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14.学生以情感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被称作“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古代学校教育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教育,没有阶级和等级之分。

  2.一切天才都来自于遗传。

  3.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自由,满足学生的任何要求。

  4.教学过程是一个程序化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5.班风对班级成员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简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3.简述教师的作用。

  4.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试述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