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报考信息 >

政策资讯: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公益事业改革发展(1)

2012-05-14 
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国家财政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公益事业改革发展(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我国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国家财政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国家财政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活力逐步释放。国家财政综合运用支出、税收、补贴、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手段,大力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一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公益事业改革发展提供财力保障。2002年—2011年,财政对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以及农林水事务支出合计由8552.81亿元增长到42846.73亿元,年均增速达19.7%,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速。其中,财政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年均增速分别为20.5%、19.3%、17.2%、18.6%和20.5%。二是注重创新财政投入机制,着力提高财政政策效果。建立健全财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合理配置科技资源,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支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三是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建立健全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关税等方面分别给予相应的税收支持,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四是探索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公益服务供给效率。五是配合做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财政部门积极参与完善机构编制与预算管理的相互制约机制,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过快增长,把更多的资金用在事业发展上。与此同时,不断探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确立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

  二、我国公益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及对财政提出的新要求

  这次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一是公益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客观上要求加大财政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力度。总体上看,我国公益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增加投入,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同时,财政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也需要与国情国力和阶段性需求相适应。二是公益服务结构性矛盾突出,要求财政加强公益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当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及加强社会管理等各项公益事业发展都面临较大压力,对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公益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偏低,要求改进和完善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四是公益服务供给模式单一,要求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