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MBA/EMBA/MPA >

MBA案例分析:红旗轻工设计院选择干部(1)

2012-05-02 
红旗轻工设计院选择干部

  红旗轻工设计院是我国一所历史较长的大型设计单位,拥有8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该院二室共有15位成员。室主任张池是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他手下还有3名高工和11名较年轻的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下,室里同志团结协作,各方面的工作一直较好,多次受到院部的表扬和嘉奖。

  不久前,老张被市里调到开发区里一家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企业负责引进技术、设备工作去了,这里二室主任一职暂告空缺,急待填补,室内的同志们都纷纷猜测,都相信新任室主任准从本室内选拔,有的人提出,是否可以在室内公开选聘?多数人认为,室内有这样的人选,室里大家都相互了解了,是否可以通过选举产生呢?究竟哪一位将担此任呢?当然会是三位资深的高工之一了。

  室内的同志普遍认为高工王韪的希望最大。王工45岁,是三人中最年轻的,符合"年轻化"的要求,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毕业生,业务能力很强,而且很富有创新精神,回国五年多年来,设计工作一直很出色,他为首所搞的设计项目中有三项已获得部颁发的优秀奖,有一项已获市里的特等奖,他尊重室里的同志,并能主动与大家协作,多次成功地组织几次攻关项目。室内同志认为他是最理想的人选。但个别同志也担心,他直言不讳,对上面院里的一些领导工作作风提过不少意见,可能"得罪"过院部的某些领导。不过,室里另一位高工李祖德的竞争力也不容忽视。李工今年49年,虽业务平平,但和院长私交颇深,他们是同乡,同时调来本院,平时来往密切。这一优势是王工无可比拟的。室内同志认为第三位高工刘仰机会最小。他已54岁了,来本院工作已近30年,业务能力尚可,但没有什么创造性。此人四平八稳,从不与人争吵。是位有名的"老好人"。不过,他对领导都恭顺谦卑,只要领导叫他干的,他总一声不响地去干。因此,他与院里领导的关系都较好,在领导的眼里,他是"听话"的人。但,这些却在室内引起不少人的非议。

  好几天不见院里有什么动静。在这期间,李工和刘工表现得特别卖劲,对室里的人也特别和气,并经常设法打听别人对室主任人选的猜测和议论。而王工则无任何异常表现,他一如既住地工作着。有人跟王工开玩笑说:"老王,您要升官了,升官后定要请大家吃一顿啊!"王工谦逊地说:"工作都是大家干的,我有何德何能配当室主任?当然,如果大家和领导要我干,我也会尽力的"。

  一周后,院里下达了正式的任命。任命刘工为二室的主任,这实在大出室里同志们的意料,在室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刘工当然喜形于色。他认为这不仅是自己运气好,而且是他一贯"听话"、"敬上"的努力所致。王、李两位虽也面露微笑,但总觉得不太自然,而其余的人则多表示:"不可理解,不可思议

  过了没几天,院长把刘工召去,布置给二室一项为内地某省设计一家中型造纸厂的任务,这厂地处穷乡僻壤,设备又全是国产的,显然属于一项没有"油水"的苦差。老刘思索良久,才去找老李,说:"老李,院里下达这个任务很重要,我看你就接了吧,反正你手头的任务马上就完了。"老李说:"对不起,这活我可干不了。我手头的这个项目虽快结尾了,但也有不少问题,一时还很难解决得了。你还是让老王去干吧?"于是,老刘又硬着头皮去找王工:"老王,院里下达了一项支援内地建中型造纸厂的任务,这任务紧迫,独立性又强,我想非你才能但任了!"老王不加思索地说:"刘主任,您知道,我手头的一项任务也是十分紧迫的,而且只干到一半啊,我怎么能离开呢?您叫老李去吧?"老刘脸有难色地说:"老李说他尚有许多扫尾的问题要解决。"老王也不客气说;"那么,老刘,那就只好劳您大驾自己了,您身为室主任,理当身为表率,你手头目前又没有任务,只有你自己去担当此重任了。"老刘语塞,不声不响地走掉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