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MBA/EMBA/MPA >

EMBA:不要顾及身份和地位 交流最重要(1)

2012-04-20 
不要顾及身份和地位 交流最重要

  深圳EMBA学员一般是比较有成就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他们进入课堂的前一刻,可能刚刚指导甚至教训过下属。从指引他人到成为被指引者,他们能否顺利地进行身份转变?这样一群说一不二的领导者坐在教室里,能像普通学生那样听课吗?看似小问题,实际关系学习成果。 每个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课。可是对于工作繁忙,事业又有一定成就的EMBA学员来说,要执行起来却不那么简单。

  问题:学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近日,记者在北京几所商学院旁听EMBA课,虽然没有像以往媒体报道的,领导让秘书代听和做笔记的现象,但迟到、早退、缺课的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在案例讨论中,学员之间的配合也并不顺畅和有序。记者所在的小组有位政府部门官员,习惯性地打开本子说:“你们发表下个人看法,我可以总结一下代表我们这组做演讲。但之前,我个人觉得方向是这样的……”从这句话开始,小组其他成员就没再有机会插嘴。

  北大国际商学院中方院长胡大源说,不让别人说话,这只是表层现象。深层的原因是学员之间相互的不理解和看不起。由于每个学员的背景来历不同,都感觉自己在本领域内首屈一指,而其他领域都存在严重问题。

  跨国公司、国企、民企学员互相看不起

  胡大源分析说,深圳EMBA的学员有三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国营企业老总、民营企业家。跨国公司的经理人接受培训比较多,认为自己具备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理论,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而国营企业办事效率低,政企不分。

  国营企业老总则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只是一个分部,无决策权,资源有限,从上到下的执行速度很慢。跨国公司和国营企业的经理人都会认为民营企业规模小、生存难。但民营企业家认为自己面临的问题清晰,而且船小好调头,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就可以实施。国企,即使有明白人做领导,上面也还有婆婆;外企做事讲究流程,反应速度慢。这三类学员在一起,自然会产生相互之间的抵触。而在同一类中的学员,若是有上下级之分,在课堂上就更没有下级的发言权。

  不少商学院的EMBA班主任反映,班委会很难通过选举产生。即使选举出来,经过一年之后也会发现,班委会之后还会出现“元老院”,一个更能起到决策作用的影子班委。而这些,都是与EMBA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相左。

  专家支招:前三次课一定要坚持

  赖卫东,中欧商学院EMBA课程主任在EMBA的学习方法上:一,把握学习的节奏。脱离学习很久之后再回来,一定会不习惯。前三到四次课,可能会感觉很苦很累、压力大,三四次之后,就好多了。二,突出重点,选择自己的行业侧重。三,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学习,不缺课。四,学以致用,有些学员学完之后回来开小班会,立刻把学到的知识贯彻执行。五,合理安排时间,利用零碎的时间看材料,比如在飞机上可以看看。在两年的学习期间,减少应酬,尽量少出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