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10年,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改变了过去两年的低迷状况,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高嘉礼答:2010年,我们在中国市场全面启动了“通向2015战略”——到2015年,确保阿迪达斯成为体育市场的领先品牌。基于此,我们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包括体育产业的行业规模、市场份额,以及到2015年的市场潜力。关键在于,我们对消费者进行行为分析,了解购买意愿,发现购买兴趣,剖析影响购买的决定因素等。这些研究决定阿迪未来的销售目标和对渠道的分配,从而影响未来的收入。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规划了五大增长策略。首先是赢下大城市,确保我们在一线市场的份额,采取措施与竞争对手争夺消费者;策略二,占领四至六线新兴市场,虽然阿迪达斯没有布局于此,但那里潜力无穷;策略三,把握细分市场的机会,如何做出细分专卖店(如女性专卖店,儿童或者篮球专卖店)的特色,将决定我们能否赢下一线市场;最后的增长策略是:把握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机会。年轻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正变得越来越时尚,我们潜心打造了两个品牌,为他们服务。以Originals为例,我们希望这个品牌能在一至三线市场快速增长。打造NEO品牌,是为了占领运动时尚系列的细分市场,以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服务四至六线市场的消费者。
问:如何让员工的能力能够匹配“通向2015战略”?
答:策略执行中首当其冲的挑战,是如何与员工沟通,让每个人有共同的目标和行动指南;以及如何与我们的经销商沟通,让他们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跟随我们的市场策略进行转变。
在公司内部,我们推动了七种能力建设。举个例子,我们改变了过去将中国视为整体的“一刀切”政策,大力拓展地区办公室。2011年4月,在成都增设了西区总部。由此,中国大陆划分为四个区域(华北、华东、华西、华南+香港),由四位区域总经理掌管。希望上述“地区化扩张”的举措能更加贴近消费者、分销商和市场,在最合适的时间,通过我们的渠道,为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
另外一个措施是让品牌重现辉煌,将生活和激情融入阿迪达斯的品牌。自从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们的品牌略显沉默。经历了金融危机,我们希望让品牌重现生机。在2011年三、四月间,我们启动了“全倾全力”项目,让品牌重现生机,与消费者的关联度更紧密。
此外,提升“科学产品类别规划”的管理能力。每天,我们都收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数据,将其统计入数据库,并进行趋势分析,为经销商提供建议,包括采购商品和店铺陈列等。例如,北方冬季较早,10月份可能就要售卖冬季夹克,而在广州和深圳可能要到12月份。因此,我们在销售数据趋势分析的基础之上决定产品规划、渠道分配和店铺陈列。
另一方面,我们重新构建了组织架构,与经销商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百丽和宝胜),将他们的生意融入我们的运营体系之中,共同研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意愿,同时为经销商提供培训,保证其库存最优化,实现更好的利润,确保专卖店处在最佳的运营状态之中。
问:能否详细谈谈如何利用数据库管理来支持经销商,提升渠道的能力?
答:金融危机之后,消费者开始缩减开支,这段经历让我们的商业运作和管理团队感受深刻。我们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了解经销商、深入市场,开拓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与经销商并肩作战,确保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换言之,我们90%的业务都是通过经销商的渠道促成的,只有10%来自于自营店。将经销商的业务纳入我们的业务体系,双方携手共进,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例如,在开店选址上,过去经销商开店时,通常是根据自己原有的商业资源决定选址等事宜。现在,根据阿迪达斯对中国市场的整体规划,利用公司内部在“选址开店”方面积累的经验,结合2010年政府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建立了开设店铺的市场优先次序,考察当地的政府规划(学校、政府办公区、商业区等),帮助经销商选择最合适的地址开店,确保店面更健康地发展,经销商更长期的商业规划得以实施。
谈到数据库,我们正在努力提升分析销售数据的能力,以此确定未来的市场投放。对合作双方而言,我们更擅长通过数据库管理改善运营、优化库存和提升生产率,据此选择更合适的产品投放市场,从而实现各方共赢。无论如何,我们不是市场中单打独斗的英雄,经销商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