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资讯 >

时评:以大学联盟为契机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1)

2012-04-01 
我们要以大学联盟为契机,改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一体化。

  【核心提示】“大学联盟”这种联合与合作凸现了大学自主意识的觉醒,也凸现了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不论是招生联盟还是就业联盟,不论是人才培养合作还是科学研究合作,只要突破壁垒,迈出合作这一步,就是巨大的进步。尽管有些大学联盟的合作内容与合作形式还有待改进,但是我们必须从总体上看到这是一个积极向好的趋向。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大学合作组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引人注目的景观。从2009年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自主招生改革为契机,相继成立了“北约”13所高校、“华约”7所高校、“卓越联盟”9所高校等自主招生联盟,清华大学与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低碳能源大学联盟。2011年4月,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教育部门宣布,该区域8所高校已经组成了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简称“E8”)。5月,国内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C9)宣告正式成立“九校联盟(就业)”。6月,重庆市6所高校联合成立了重庆市大学联盟。11月,11所行业特色型高校宣告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11月,拥有32个成员单位的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举行第22次年会,联合发布《吉首宣言》。

  大学联盟、大学协作会积极而活跃地开展各种合作是令人兴奋的信号。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很多大城市的高校所处位置比较集中,很多高校就在一条街道上,有时一个街区就有几所甚至十几所大学。但是长期以来,各筑壁垒、各自为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高校之间也没有形成互补的态势,造成大学之间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实验室等硬件资源无法共享,学科专业、学术梯队、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等也无法“互通有无”。因此,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联合与合作凸现了大学自主意识的觉醒,也凸现了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不论是招生联盟还是就业联盟,不论是人才培养合作还是科学研究合作,只要突破壁垒,迈出合作这一步,就是巨大的进步。尽管有些大学联盟的合作内容与合作形式还有待改进,但是我们必须从总体上看到这是一个积极向好的趋向。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合作显见地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大学集约资源并充分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的办学效益,减轻各个大学办学经费紧张的压力,形成整体的资源优势,促进中国大学整体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管理者之间交流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治理水平,从总体上促进大学办学水平的提高。重要的在于,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可以给更多的学生共享不同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由此,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深化这种联合与合作。首先,从政府层面看,一是应当从更宏观的层面推动构建中国大学联合体或者共同体。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已经推进十余年了,欧洲高等教育区基本形成,集团优势已经显现,很多国家和地区为应对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成立了相应的高等教育合作组织,如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于2004 年签署了《福塔雷萨宣言》,旨在建立一个“葡语国家共享高等教育区”。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具有深化大学之间交流与合作、联盟与共享的天然条件。因此,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消除壁垒,积极推进同各区域大学、各类型大学的联盟与合作,并鼓励、支持大学积极参与国际大学联盟或者合作组织。二是在此基础上,与此同步推动并主导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区,探索建立中国高等教育区的深度合作机制,推动大陆与港、澳、台大学的一体化进程,为更大区域的高等教育合作奠定基础。三是依托地缘优势,积极推动或者主导推动与东亚、东南亚乃至上合组织成员国建立高等教育合作组织,形成以中国为圆心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合作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