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全校都很高兴,这几天一直有老师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尽管降下春雪的北京比较寒冷,但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副校长杨小松坚持在清华大学降30分至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作为自主选拔中的特殊部分,“自强计划”与“拔尖计划”、“领军计划”共同构成清华“新百年计划”。“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充分体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理念。
复试学生86%来自农村家庭
据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介绍,今年共有157名申报“自强计划”的学生通过材料审核参加清华自主选拔笔试,而进入复试的36名学生来自26个省份、36个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及以下中学,其中14个县近5年没有学生考上过清华。这些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的比例达到86%,还有5名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彝族、白族的少数民族学生。
蒋河川告诉记者,自己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家境不富裕,他放弃了进入更好高中的机会,而选择在农村学校读书,“但是我喜欢科技发明,和同学做了一个能测量三角函数的尺子,获得了市里的科技创新一等奖”。
来自河南省卢氏县的考生小赵报考的是“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实验班”,他家两次遭遇特大洪灾,经济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直担任班长,被评为省级优秀班干部,在没接受过任何辅导的情况下,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得全市第一名。
“他们缺的是机会。”于涵感叹道。据介绍,进入面试环节的“自强计划”考生均品学兼优,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绝大多数在学校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