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资讯 >

中央美院副院长:缺少热爱会让艺考成为一生的痛苦(1)

2012-03-26 
缺少热爱会让艺考成为一生的痛苦

  人物档案

  谭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对话背景

  近年来,艺考热使艺术类院校的招生备受人们关注。今年,中央美术学院在全国的8个考点共有2.9万名考生报名,比去年增加1万人,创中央美院报考人数历史新高,其火爆程度甚至超出学校的预期。面对艺考热潮,家长该怎样理性看待,艺考是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出路吗?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谭平。

  中国青年报:据了解,参加各类艺术考试的考生中,有些学生是因为文化学习成绩不好,又想上一所好大学,才参加了艺考,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谭平: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的话,艺考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来说可能是最佳选择,但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讲,如果不热爱艺术,选择艺考可能给自己带来一生的痛苦。目前,不少家长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筹划孩子未来的道路。家长习惯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去安排孩子的未来,这样一来就压抑甚至埋葬了孩子的天赋。

  中国青年报:一些学生参加艺考时,在院校选择上是否存在盲目性?

  谭平:艺术类考试不像高考那样,按照成绩从前向后录取。艺术类院校招生没有统一的考试,都是各个院校单独招生,艺考学生必须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参加考试。由于艺术类院校基本上是同一时期组织考试。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考上中央美术学院,他可能就没有选择的机会了,只能去比较普通的学校。当然,院校选择上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的想法存在很大关系,有的人也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

  中国青年报:你认为艺术类院校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

  谭平:学生自己热爱艺术,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家。以前,中央美院的学生比较少,一个班只有十多个人,但是大家都是为了艺术梦想聚集在一起。现在,一些家长很少尊重孩子的愿望,总以为自己的社会经验多,人脉资源多,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以后的道路。孩子对家长选择的道路没有兴趣,反过来又会怨恨家长。

  中央美院每年都会招收很多学生,其中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还是有很多。其实,学生是否对美术感兴趣,从他们上课时的情绪就能看出来。如果学生有厌学逃学的迹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不热爱美术。这种现象最近两年比较明显。

  中国青年报:现在很多艺考学生在报考前会参加培训班,你认为,参加这类培训班对考生的帮助大吗?

  谭平:面对种类繁多的艺考培训机构,考生们最好实地考察一下培训机构的资质等相关情况。现在,艺考培训市场上鱼目混杂,培训机构实力不一,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合理地参加培训班。

  有的家长认为艺术院校周围的培训机构对学校比较了解,会按照学校的标准进行培训;有的家长认为只有在北京参加培训心里才踏实,其实这都是很不理智的。现在,很多地方性的艺考培训机构实力也很强,艺考生完全可以在本地参加培训班。

  艺考培训市场上也有很多不错的培训机构,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甚至比中央美院的管理都要好。当然,也有办学条件一般的培训机构,其中一些还打着“交多少钱,一定保过”的幌子,这其实是投机行为。打个比方,一个培训机构收10个学生,一个学生收50万元,上交的“保过费”就是500万元,即使到时候只有5个人考过,剩下没过的5个人退还学费,培训机构还会有250万元的收入进账,他们赚钱实际上是一个概率问题。这样的培训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一些院校的名声,使得社会对院校的评价不太好。

  中国青年报:现在培训市场很红火,有人说,是艺考成就了培训市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谭平:现在,国内一些培训机构更像是游击队,当艺考临近时在学校附近租下房子,凑几个老师就算是培训班了,等艺考时期一过就解散,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国内的培训机构应该规范化,国内普通高中没有专门的艺考培训机构,这与中国的特殊情况有很大关系。中国艺考生生源太多,艺考竞争压力很大。比如,今年中央美院网上报名的考生有2.9万人,在全国设立了8个考点,分别是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兰州、无锡、青岛。中央美院今年计划招生800人,只占到报名人数的1/34,但在北京报名的考生就将近上万人。虽然近几年来各大艺术院校一直在扩招,但还是不能满足庞大生源的需求,只能采用出一张卷子、应试招生的办法来选拔,使得考生只能寻求参加培训班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培训机构的鱼目混杂也就不足为奇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