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以来,关于中南大学学生刘路破解“西塔潘猜想”的新闻广泛传播。对勇攀科学高峰的刘路,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中南大学更是不断给予其多种破格奖励。但同时,对一些媒体的追访式轰动性报道和中南大学的破格(特别是聘任其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从进入大学读书到成为教授级研究员需要多长时间?“3年半。”这是22岁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笔名刘嘉忆)的经历给出的答案。在3月20日中南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校长张尧学宣布,该校在校生刘路因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被破格聘任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这堪称“惊艳”的答案可能也创造了国内时间最短、年龄最小的纪录,但同时中南大学将一位22岁在校本科生破格提拔本校“教授级”研究员也引起了一些质疑。
“西塔潘猜想”有没有那么重要?
从2011年下半年起,刘路因成功破解“西塔潘猜想”而声名鹊起,被称为“数学天才”。那么,为其赢得一片赞誉的“西塔潘猜想”是什么内容呢?在该领域占有多重要的地位呢?
该猜想是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在组合数学上,拉姆齐定理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找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对该猜想的重要性,数学系讲座教授、香港数学会理事长汤涛这样评价:数学上这种水平的猜想很多。
而该猜想的提出者戴维西塔潘并非一些媒体所说的“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目前只能找到其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两篇论文,而其中提出猜想的论文在CiteSeer数据库显示至今仅仅引用了11次。虽然引用率未必说明“西塔潘猜想”在该领域重要性和难度,但这至少与相关报道中“猜想引发了大量研究,困扰了许多数学家10多年之久“提法多少有些不符”。
有关方面是不是介入太多?
作为一名本科生,刘路取得的成就当然是非凡的,而所在学校的领导老师等该如何对待他和所取得的成就呢?在汤涛看来,应该“顺其自然,对其给予点鼓励和物质奖励就可以了”。而根据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事实要远比这复杂:先是刘路因此引起数学家、中南大学教授侯振挺的高度重视,侯教授随即向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推荐;接着,3位院士分别致信教育部,希望破格录取刘路为研究生;之后,中南大学校长亲自批示同意其硕博连读,并破格聘任其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奖励100万元。对此,汤涛直言:“领导、院士、舆论还是不要掺和得太多。”
对有关方面关心刘路成长进步,并为其取得更大成就积极创造条件,汤涛当然是赞赏的,但是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刻明白,搞科研特别是从事像数学这样的基础科学研究,必须远离喧嚣,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领导、院士的关心介入当然对其学习研究环境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是要把握好度,否则就只会带来所谓新闻轰动效应、平添浮躁氛围,而这是搞科研的大忌。
汤涛的担心实际上已经不幸被言中了,自中南大学向外界发布刘路破解“西塔潘猜想”后,记者蜂拥而至,对刘路进行各种类型采访,甚至已经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
媒体当然有自己的需求,凤凰卫视举办的“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1-2012”颁奖大会已经向刘路发出邀请函,并提名其为“未来之星”。是否接受邀请和提名,刘路当然有权自己选择,但是有网友建议刘路在做出选择时多参照一下他一贯低调的数学界前辈高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