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资讯 >

独立学院尴尬出生 背后都有“老板”身影(2)

2011-08-17 
独立学院风雨十多年,赞誉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这也常让那些怀抱着一丝“教育梦”的企业家感到委屈:在教育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办学校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上大学的机会,是造福子孙的好事,为何常受非议?

  次年,教育部的清查行动展开。全国100多所“独立学院”被取消办学资格,最终确认了249所。

  能活下来的独立学院,是否盈利?企业家究竟赚了多少钱?这无疑是众人关心的焦点。

  在陈腾华看来,盈利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认真办学,五六年都不可能赢利。你想想,每年学费虽然是几千万到一两个亿,可光再投入就要六成,如果再改善一下条件,又用掉15%。”

  回报周期漫长又不可观,独立学院为何还会引起企业家的兴趣?“我想他们投资,从学校直接拿回多少钱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他们做大了这个产业,能形成教育的品牌效应。”陈腾华这样理解。

  那位董事长也称从未想过回报问题,“如果想十年收回成本,有这种想法肯定会完蛋。虽然是企业老板,但哪怕是企业也不能总考虑控制成本,该花的钱不投入,表面上看是维持住了,但实质是不合格的。”

  他算了一笔账,校园建设、文化建设一分钱不能少,“必须给学生提供好的读书环境,办学校不是办工厂,不是搞生产线,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如果没有这个公德心,不配搞教育!”

  陈腾华相对乐观。他估算,十年是可期待的回报期,“但具体回报不好说。反正为了求财办教育是会吃亏的,教育始终都是公益事业。”

  制度瓶颈

  独立学院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比较好的情况是大家协商,比较差的情况是老板说了算。”

  “断奶”在即。独立学院、母体学校和老板三者关系该如何厘清?三者的利益又将如何重新分配?

  毋庸置疑,独立学院创办之初借用了母体学校的“光环”,否则不可能有高速发展的“氧气”。

  听说一些独立学院的“独立”之举,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院长杨清海“很是钦佩”。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南开大学对滨海学院不可或缺。自办学之初,南开大学从未向滨海学院收取任何费用,学院大部分师资来自母体,所开设的课程八成以上由母体学校的教授和副教授承担。

  他所提及的“费用”,即大多数独立学院每年必须向母体学校缴纳的“管理费”。

  三角关系的复杂性,远不止钱的问题,董事会机制也让人感到困惑。

  独立学院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比较好的情况是大家协商,比较差的情况是老板说了算。”陈腾华所在的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理应设7个董事,投资方3个董事,举办方3个董事,按理还要有1个独立董事,“不过独立董事至今还未产生,好像一直也没有人认真提过这个问题。”

  实际上,董事会制度是国际上许多著名私立高校所采取的制度。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刘凡丰老师曾在《高教探索》上发表《耶鲁大学治理结构的剖析》一文,就详述了耶鲁大学的董事会的组成和职能:

  耶鲁宪章规定,耶鲁大学的治理团体在法律上是校长与耶鲁学院院士,简称“董事会”。董事会由19个成员组成,其中3名成员是大学校长、康州州长与副州长;10名成员是“原董事的继承人”,即由现任董事选出的继承人;6名成员是校友董事,由校友直接选出。这16名成员中,一部分曾经是企业家,一部分曾经担任非营利部门的领导职位。

  同时,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制定学校的大政方针。校行政领导负责实施,校董事会监督结果和最后核准。大学的“立法”、实施、监督分别由不同的人士来承担,以避免造成权力的失衡。

  而对独立学院而言,董事会究竟起什么作用,从上到下都很清楚,但分工界限不明确。

  陈腾华认为,独立学院的董事会也应和国外私立高校一样,管理教育规划、定位,进行筹划、审批预算等,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应由行政班子和学术委员会负责,而预算编制结束后该怎么使用是学院自己的事。“也就是说,董事会管理的应是宏观方面,不过很多学校,董事会连很具体的事情都过问,让人无奈。”

  正因为如此,尽管不少学院踌躇满志,认为“断奶”将迎来崭新的发展契机,但也有不少人坚持认为,鉴于“三角关系”中仍存在许多模糊地带,独立学院“单飞”很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