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据原因反推对策
问题的产生,必然由原因引起,在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中,会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定论述,因此,考生可以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反推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如2009年申论考试第二题,解决浙江经济如何走出困境,“给定资料14”中指出,“‘永发’曾经也做贴牌生产,尽管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都拔尖,但自有品牌含金量不高,欧美人不认账。”我们可以提出对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自主品牌。
4.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对策
经验,就是指介绍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训,指的是失败的经历。在经验和教训中,考生可以吸收成功经验的做法、汲取失败的教训,加以整理作为对策。
浙江省2010年第二题题,“给定资料五”(节选),“一项‘绿色’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正在加速改变浙江水泥业‘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旧形象。2009年7月底,浙江建德三狮水泥有限公司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董事长姚季鑫说:‘煤电成本要占水泥生产总成本的约70%。09年浙江省水泥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便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段材料介绍了浙江省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通过成功经验提供了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
自创对策,主要是考生要根据给定资料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管理手段、教育手段、监督手段、协调手段、自律手段八个方面进行思考。考生一定要注意,要看准材料所反映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使用,切不可生搬硬套。
五、备考建议
1.综合考虑,全面分析
申论考试材料涉及很多事件主体、事件对象、各方观点及利益,考生在解读材料时,往往无从把握。首先,考生要明确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即出题者的要求。把握住主要倾向后,把材料中的观点,问题归类,去粗取精,保留考查的内容。其次,理顺利益关系。材料反应的问题往往涉及众多利益群体,考生要根据主要思想倾向理顺各方利益,综合考量后,制订兼顾各方利益的折中方案。
2.广泛阅读,加强知识储备
申论考试材料越来越复杂,涉及主题越来越丰富,单纯考一主题的情况已经过时,专家建议考生要充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广泛阅读。政府相关政策,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新的时事热点,党的相关理论,考生要多了解,多关注。
3.多看教材,多做真题
申论考试的重要性与行测考试同等重要,随着公务员考试已经近趋白热化和考查难度的增加,过去的“裸考”已经不适合申论考试的要求。加强申论理论知识学习,明白申论考试的特点和趋势,了解申论考试的最新变化,是考生必须面对的课题。考生要多看看申论辅导教材,了解申论考试的本质,掌握作答的技巧,《201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是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复习教材,考生可结合教材更好的进行备考。
历年真题中凝结着命题人的思路和模式,考生务必搜集尽可能多的真题,仔细研究,明白最新变化,感受真题的难度和特点,考生可以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进行实战训练,检测自己的水平,锤炼自己的作答技巧。
更多详情请查询:读书人网公务员频道http://www.reader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