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真题精讲
【例1】 (2010-国考-24)中国古代的科学着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 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B. 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C. 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D. 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前半段采用了几个并列复句“是……而不是……是……而不是……”着重分析原因,最后尾句“使得”引出了在这种原因之下产生的结果“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不难发现A项就是对整个文段的同义替换,其中“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 “没有长足进步 ”。
【名师点评】 B项“长期停滞不前”用词不妥,文段中的表述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C项和D项并非文段论述的重点。
【例2】 (2010-国考-26)传统的动物资源保护措施主要是划定保护区或建立保种基地。这些措施能很好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保护区面积大,偷猎现象屡禁不止;建立良种基地保护地方品种投资大,时间长,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物种衰退等现象。试管、克隆、冷冻保存等生物技术新成果的问世,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建造“动物诺亚方舟”不再是天方夜谭。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动物资源保护开辟了新天地
B. 动物资源保护促成了生物技术新成果的诞生
C. 保护动物物种多样性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D. 传统资源保护措施所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前半段介绍了传统的动物资源保护的特点,并用转折词“但”强调传统动物资源保护的弊端。文段后半段提到了新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动物资源保护提供了新途径。不难发现整个文段的论述主体是“动物资源保护”,A项的表述最符合文意要求,其中“开辟了新途径” = “开辟了新天地”,属于典型的同义替换。http://www.reader8.net/
【名师点评】 B、C项很好排除,但很多考生会受到D项的干扰,注意D项的表述主体是“传统资源保护措施”,而并非“动物资源保护”,属于偷换了论述主体。
【例3】 (2010-国考-3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从农业和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存量在内的所有新增劳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 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B.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C. 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 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中首句通过转折词“但”强调就业率的低增长;接着结合我国现状,通过第二个转折词“但”强调服务业对就业率的贡献较低;最后通过必要条件的引导词“务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不难发现C项就是文段主题句的同义替换,其中“发掘……巨大潜力” = “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名师点评】 A项并非文段论述主体,仅仅陈述了一个现状。B项表述偷换了论述主体,文段的主体为“服务业”,而非“产业结构”。D项揭示原因也不是文段中体现出来的主要内容,均予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