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2、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准确、简练、生动、适体
3、怎样使语言准确:
1)用词贴切。选词和用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一句、一段、乃至一篇的表达。在写作中,首先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其次,还应根据语境选词,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效果迥然不同。
2)造句合语法及逻辑。组句应依照一定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应注意以下几点: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常见的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是主谓不合,附加成分和中心词语不合等;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句义要有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概念不清,判断和推理不当,也是不通顺的。
4、怎样使语言简练:
(1)要避免堆砌,因为叠床架屋的词语既浪费文字又不增加信息量。
(2)要多用短句,短句涵义单纯,明白结实,有的概括力还很强。
(3)适当采用现成词语或文言词语,这类词语简洁、凝练,多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但要防止“油滑”、耍贫嘴,防止搞没有必要的“文白夹杂。”
(4)要讲究含蓄,含蓄就是不把话说尽,注重表达言外之意,这样文章语言自然会更加简练。
5、怎样做到语言生动:
如何做到使文章的语言生动?
要想语言生动,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描绘性词语绘声绘色,富有动感,用在合适的地方便显得生动活泼。文学作品和记叙文表现的多半是具体的人物、事件、场景,因此必须用生动的语言叙述过程和勾勒形象;即使写议论文,有时加入生动的描述,也会平添形象可感的说服力。
(2)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格。要特别重视比喻的使用,因为它的主要特点功用就是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而拟人的功用是使无生命的对象仿佛充满了生机和感情,也使它生动起来。
(3)采用提纯的口语。语言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并随之变化的,许多新鲜的词汇和话语方式都是先活跃在人们的嘴上,适当引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词语,文章语言就可能生动,并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感。但使用时要考虑是否适合内容、语境、文体及接受者等,不可滥用或盲目地赶时髦,而且需要提纯,不能把粗糙的民间口头词语原封不动地搬进文章,还有新追的小圈子语言,在未进入广阔交际领域前也要慎用,总之须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并乐意接受。
(4)词语搭配要新颖。词语搭配新颖出奇,能使人产生具体丰富的联想,但应注意要好懂。
(5)应该灌注感情。这本该是生动语言的共性,这里则专指这样一种语言,它缺少描绘性词语,所表达的内容也不是很形象很立体,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真实的感情,理性话语背后隐藏着细腻、独特的体验和意味深长的感悟,因此也是生动的。
6、文章语言受语境规定或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境性,是指文章语言处于一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并受其制约的特点。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省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语境就是上下文或更小的语言单位所构成的语言环境,而广义语境则包括特定交际过程中的背景因素(如交际的时空、-场合、目的和对象)和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情况(如身份经历、思想性格、文化素养等)两个方面。文章语言其实就是特定语言环境
中的语言,受到语境的规定或制约,这首先表现在,根据文章不同的表现内容和接受对象等客观因素,作者相应地采用一种基本语体,有时还可能同时采用其他辅助语体;其次,语言的差别还和语言使用者(包括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的主观条件有关。以上是语言运用受广义语境制约的情况,它受狭义语境制约的情况更为常见,相同的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色彩,这只有结合上下文语境才能加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