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依法治国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具体要求是:①立法机关依法立法,做到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④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⑤做好普法教育工作。
核心提示: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必须依法实现其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法治国是人民权益的根本保证。
4.公民和国家的关系
(1)公民和国家的关系
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就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公民有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
公民的政治义务: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核心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权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做到: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核心提示:法律面前的平等是指:权利、义务和适用法律的平等;侵害国家或公民利益的行为都违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任何公民不得侵害国家利益,如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破坏公共设施行为;分裂国家、出卖国家机密行为等。
二、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核心提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党的性质对党的地位、党的活动有决定作用。
(2)党在我国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3)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领导方式:①政治领导(制定党的纲领、路线,确定奋斗目标,并通过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规范);②思想领导(即用党的指导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为政治领导服务);③组织领导(提高党员素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以便更好地执政)。
执政方式:①科学执政,强调的是执政要合乎规律性,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来配置和运用权力、治国理政。②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强调的是通过民主的制度和程序来运用权力、管理国家。民主执政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③依法执政,就是要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强调的是执政要符合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和法律规范,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前提和基础;民主执政是核心和实质;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基本途径和保障。
核心提示:党对国家任何方面的领导都是通过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来实现的;注意党没有领导经济的职能,但是党必须领导经济建设。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也是通过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来实现的。
(4)要加强党的建设
①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②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三大建设结合起来。
③要坚持反腐倡廉和加强制度建设。
核心提示:结合2008年反腐败斗争,重点掌握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从源头上预防解决腐败问题。
2.政党制度
(1)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两党地位及关系:执政党与参政党;亲密友党。
②合作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合作的基本方针:"十六字方针"。
④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
(2)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①政治上:领导和被领导;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
②组织、思想上:相互独立。
③法律地位上:相互平等。
④工作上: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核心提示:上述内容要以识记为主。要把人民政协的职能与国家机关的职能区别开来,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政协委员不同于人大代表,前者可以代表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利益,后者只能代表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