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指导 >

申论备考必看之论证分析快速突破六步(3)

2008-11-27 
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新闻媒体及时客观的报道,是领导部门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后,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连上级机关都无从知晓。像“渤海2号”石油沉船事件,如果不是有记者的穷追不舍而挖出了工作管理中的诸多弊病,那么这个重大事故很有可能变成一次工人不怕艰险、奋勇救船的壮举;如果不是中央媒体的悉心采访、及时报道,那么南丹矿难的真相就可能永远也不会被上级机关所知晓,死难的八十多工人只能含冤而去了。可以说,新闻媒体是对突发事件的起因调查、结果处理起重要监督作用的社会力量。而且由于突发事件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社会利益的关联性,公众具有法律上的知情权。如果刻意地加以隐瞒,既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又伤害了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度,还不利于公平、公正地处理这些事件。
  要建立更完善、科学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政府在这方面走得很快,措施也很得力。但是,具体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具体法律条文自然也要与时俱进。更要紧的问题是,我们目前所建立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体系主要是宏观的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有人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对于处理群体性事件缺乏明文规定,使处置工作无法可依。这就增加了一线人员在处置问题时的畏难情绪,不敢作为。这类问题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再比如:按照“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的原则,有些集体的罢工行为具有一定的合法性,现实中公安机关要听之任之或采取限制行动都很困难。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提出对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要重视总结经验教训,要建立严密的预防制度,要完善、科学的法律体系。
  必须要把提高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突发事件的实质,是非程序化的决策问题。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绝不能拘泥于陈规陋习似的程序,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情况如何,可以从根本上看出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因为仓促之间形成的处理决策往往是一个人先天和后天素养的条件反射。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决策中,随机性和机动权变往往不可避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决策中,可以为所欲为,任意行事。突发事件的处理,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只不过这些原则和程序不能按照正常情境下的方式来进行,它的要求是非常规性、紧急性、果断性,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决策者们的本能似的反应能力。当然这种本能不完全是先天的素质,更多的是后天的训练积累的结果,在突发事件爆发时,这种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训练积累便以条件反射的形式激烈、迅速地表现出来,而表现出来的应对措施得当否就能鲜明地反映出决策者们的基本素质。
  ——提出对策的前瞻性:必须要把提高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第三步:标题
  申论考试大都要求自拟题目,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能令人顿生爱意。“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就是明证。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别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如此,内容可想而知。
  要拟好题目,很有必要广读博览,学习借鉴,报纸杂志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型范例。如《三把“尺子”量政绩》,说的是官员的政绩,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把它们比作尺子就显得生动、形象。好题目留意多记,高笔法勤借精取,面对类似申论这样的给定材料作文,你将会点出传神之睛的!
  (一)标题的类型
  标题是因文而定的,没有固定的格式。人们拟定和研究标题的角度不同,标题类型的划分也不一样,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类型:
  1.概念型标题
  这类标题往往以名词或词组形式出现,提供一种概念,由作者阐述、发挥。如《说谨慎》《说“仰观俯察”》《说渐》《贡献与索取》等都属于这一类。
  2.问题型标题
  这类标题的特征就是标题以问句的形式出现,对这类标题,文章就是方案,其中有些反问性质的,应该按驳论的方式去写作。如《祖国,我能为你做什么?》《靠谎言还能撑几日?》《金钱是万能的吗?》。
  3.评论型标题
  顾名思义,这类标题往往就是一个结论,对这类标题应了解其出处、意义,然后加以论证和引申。如《论文化体制改革》《浅议农村水污染问题》等。
  (二)拟写标题的要求
  题好文一半。好的文题往往是传达文章主旨、内容和意蕴的“眼睛”,它可以为文章画龙点睛,增添色彩,从而诱人阅读。就议论文而言,拟题的总体要求是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就是要准确、鲜明、简洁、形象、别致和整齐。
  1.准确
  准确的文题就像健康的眼睛,而健康是美感必不可少的要素,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准确的具体要求是:没有错别字和语病;符合事理;题与文要一致,即文题要涵盖文章的内容或与其相关,切忌题文泾渭分明,互不相干;给材料议论文中,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最后一点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映。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
  2.鲜明
  文题要清楚地向人透露文章的议论话题、大致内容乃至基本观点,使人一看就考试,大网站收集明白文章的论题,或是赞成什么,或是反对什么。简言之,鲜明就是要有透明感和清晰感。如《阻击地下六合彩》《打私反腐取信于民》《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等。
  3.简洁
  写文章要求“文约而事丰”,拟题亦然。要用简明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少许胜多许”。文题要有简洁之美,可用概括的语言勾勒出文章的缩影,使人一目了然,如2007年申论的题目是《命脉》、2008年申论的题目是《人与自然》等。也可引用蕴涵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4.形象
  形象的标题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平常或一般化的、太实在的、常见的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如《让法治阳光普照中国》《向囤地大声说“不”》《留住绿色 建设美好家园》 等。
  5.整齐
  如果文题内容较多,可运用对偶或对举的手法,显示出整齐之美。如《尊重老干部 ?学习老干部 ?爱护老干部 》《增强节俭意识? 始终艰苦奋斗》。

热点排行